[发明专利]高良姜提取物在治疗脚癣和手癣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4672.X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梅文莉;王辉;戴好富;曾艳波;董文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2 | 分类号: | A61K36/9062;A61P17/00;A61P3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1101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良姜 提取物 治疗 脚癣 手癣 用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良姜提取物在治疗脚癣和手癣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癣和脚癣是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癣,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其特点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还可致溃烂、感染、发炎,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在社交、生活上带来不便。
目前治疗脚气的药有多种膏状药和粉状药物,但效果欠佳,特别是若多年使用粉状药物溶液泡脚再用膏状药物涂其患处,不但不能治愈脚气,往往会使脚的两边生成厚厚的硬茧,从而增加治愈的难度。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根茎,含1,8-桉叶素、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蒎烯、等挥发油类成分,并含黄酮类高良姜素、山柰素、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具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高良姜煎液(100%)对炭疽杆菌、α-或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及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柠檬色、白色)、枯草杆菌等皆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琼脂平板挖沟法)。高良姜用于脚癣和手癣的治疗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脚癣和手癣的高良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取高良姜药材净选,去杂质,粉碎后加入乙醇提取,浓缩提取液得高良姜提取物。
作为优选,乙醇的用量为药材质量的5-15倍,所述乙醇的体积浓度为60-95%。
作为优选,提取方法为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20-30min。
作为优选,提取方法为微波辅助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3-5min。
本发明高良姜提取物对皮肤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治疗脚癣和手癣。
实施例1
取高良姜药材,净选,去杂质,粉碎后称取500g,加入2.5L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微波辅助提取2次,每次5min,浓缩提取液得高良姜提取物。
实施例2
取高良姜药材,净选,去杂质,粉碎后称取500g,加入5L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0min,浓缩提取液得高良姜提取物。
实施例3
取高良姜药材,净选,去杂质,粉碎后称取500g,加入7.5L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0min,浓缩提取液得高良姜提取物。
实施例4
菌种:由中国微生物保藏委员会真菌保存中心提供以下五种真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许兰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叠瓦癣菌。
高良姜提取物由实施例1、2和3制备。
方法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培养基经121℃高压蒸气灭菌15min,冷却至50℃,分别把实施例1、2和3制备的高良姜提取物与克霉唑粉加入各试管培养基
表1高良姜提取物的真菌抑制作用
(-)抑菌 (+)生长 MIC 1.25-2.5g/L
中,混合均匀,使之含高良姜提取物浓度(g/L)为10.0、5.0、2.5、1.25、1.0、0.5、0.25、0.0(空白),含克霉唑粉的浓度(mg/L)为500.0、200.0、100.0、50.0、25.0、12.5、6.25、0.0(空白),以后将此5种真菌分别接种于两组各自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基上, 放入培养箱中,观察2周,重复实验2次。
3个实施例所得的高良姜提取物的真菌抑制作用相同,其结果见表1。克霉哇粉的真菌抑制作用见表2。高良姜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铁锈色小抱子菌、许兰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叠瓦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2.5g/L,克霉哇粉的MIC为50-100mg/L,证明其抗真菌效果可靠,可做为脚癣和手癣的治疗方法。
表2克霉唑粉的真菌抑制作用
(-)抑菌 (+)生长 MIC50-100mg/L
实施例2:高良姜提取物的临床试验
脚癣诊断标准:
1.浸渍糜烂型脚癣,好发于第4、5或3、4趾间,表现为趾间及趾屈侧皮肤浸渍发白,呈腐皮状,易于剥离,露出鲜红糜烂面,伴恶臭及瘤痒,常继发感染引起丹毒、淋巴管炎,夏季多见,亦有秋冬季发病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4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最邻近统计的CCD图像色差消除方法
- 下一篇: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