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散热风扇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4107.3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5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史永胜;刘丹妮;马猛飞;李俊龙;宁青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6/08 | 分类号: | H02P6/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散热 风扇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尤其是一种智 能散热风扇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由大量集成电路组成的控制系统中,温度的控制是非常 关键的。高温不但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 使某些部件烧毁。高温热量的产生不是来自系统外,而是系统内部, 或者说是集成电路内部。散热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热量吸收,然后发 散到机箱内或者机箱外,保证计算机部件的温度正常。散热风扇,凭 借它的价格低、性能高、效率高、噪音低、寿命长等优势成为当前散 热器的主流。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无刷散热风扇的缺点有以下几点:
(1)电路电流换相的时序控制较复杂且不够准确,从而使得风 扇的安全性较低,寿命短。
(2)现有无刷电机常会会遭受过大电流的侵扰,电磁振荡引起 的辐射对整机性能的影响比较大。
(3)输入信号强度不同时,使得风扇转速不能同步,即智能化 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散 热风扇驱动电路,其以三相桥式电路作为时序的主控电路,能够使散 热风扇更加智能、高效、稳定,同时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智能散热风扇驱动电路,包括主控电路,以及与所述主控 电路连接的电源系统、信号采集模块、全桥驱动电路和反馈保护电路; 所述全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还连接有 反馈保护电路;所述反馈保护电路还与全桥驱动电路连接。
上述电源系统由反接保护电路和输入线路滤波电路组成,所述 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48V电源,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线 路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为电源系统的电源输出端。
上述信号采集模块由霍尔传感器实现。
上述主控电路为MCU。
上述全桥驱动电路由PWM信号处理电路和风扇驱动电路组成; PWM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作为全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PWM 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风扇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风扇驱动电路的 输出端作为全桥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上述反馈保护电路由过流保护电路、欠压保护电路和放大电路 组成;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和欠压保护电路均分别连接主控电路和全桥 驱动电路的风扇驱动电路;所述放大电路分别连接主控电路和风扇电 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三相桥式电路作为时序的主控电路,与过流保护电路, 信号采集电路等电路的配合,调节电路和线圈时序和逻辑关系达到同 步,使得散热风扇更加智能、高效、稳定,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智能散热风扇驱动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2电源系统原理图;
图3三相全桥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的智能散热风扇驱动电路,包括主控电路C, 以及与主控电路C连接的电源系统A、信号采集模块B、全桥驱动电 路D和反馈保护电路E;全桥驱动电路D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扇电机F, 所述风扇电机F还连接有反馈保护电路E;反馈保护电路E还与全桥 驱动电路D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模块B由霍尔传感器实现,即由霍 尔传感器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所述主控电路C为MCU。
所述电源系统A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保证系统电源需求;所述 信号采集模块B的传感器采样电路感应所述风扇电机转子上的N、S 极,输出对应的高低电平;所述主控电路C连接所述信号采集、反 馈保护,综合相关信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全桥驱动电路D 组态,从而控制所述风扇电机F旋转,完成智能控制。
以下对各部分电路进行详细描述:
电源系统A
本发明的电源系统A由反接保护电路和输入线路滤波电路(即 电源线路滤波器电路)组成(如图1),反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48V电源,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线路滤波电路输入端,输入线路 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为电源系统的电源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4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联运动解耦伺服控制平台
- 下一篇:一种自冲铆接的辅助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