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压缩机及其气密性检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3861.5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4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04C23/02 | 分类号: | F04C23/02;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高源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压缩机 及其 气密性 检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压缩机及一种电动压缩机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实用新型申请登记No.3065777公开了一种检查样品是否被气密密封的装置。
电动压缩机包括壳体、形成在该壳体中的逆变器室、以及容置在该逆变器室中的作为电气部件的逆变器。进行逆变器室的气密性检查以防止湿气、粉尘等进入到该逆变器室。该气密性检查通过使用从逆变器延伸到壳体外的电源电缆(高压电缆)进行。换言之,逆变器室中的空气通过电源电缆的内部空间从电源电缆的连接器被吸出,以使得该逆变器室被抽空。从真空状态的保持时间判定该逆变器室是否气密密封。
然而,电动压缩机的电源电缆的长度取决于安装该电动压缩机的设备和该电动压缩机的客户的需求,因此,在一些情形中,该电动压缩机的电源电缆较长。当逆变器室通过具有较小的内部空间的较长的电源电缆抽空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逆变器室抽空。因此,这导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检查该逆变器室是否被气密密封。因而,这导致电动压缩机的生产率下降。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及其气密性检查方法,其能够减少气密性检查所需时间。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包括:压缩并排放出流体的压缩机构;驱动所述压缩机构的电动马达;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电路;容置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室;以及允许所述驱动电路室与所述驱动电路室的外部连通的气密性检查端口。所述气密性检查端口包括打开和关闭所述气密性检查端口的阀。能够通过所述气密性检查端口对所述驱动电路室进行加压或减压。通过将外部流体机械经由可拆卸的管连接至气密性检查端口来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流体机械以通过气密性检查端口对驱动电路室进行减压或加压。通过设置在所述管中的压力计测量驱动电路室中的压力。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中变得清楚,附图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被认为具有创新性的特征将特别在附加权利要求中被阐述。通过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电动压缩机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3为示出了从y-y方向观察的图2的电动压缩机的电源电缆单元的放大的局部示意性横向剖视图;以及
图4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及其气密性检查。
参照图1和2,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总体上由标号100表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电动压缩机100为抽吸、压缩和排放作为流体的制冷剂气体的涡旋式压缩机。
电动压缩机100包括形成定涡旋体构件的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和第三壳体30、以及马达壳体50,第一壳体10和第三壳体30二者分别成整体地结合在第二壳体20的相对两端上,马达壳体50在第三壳体30的与第二壳体20背对的一侧上成整体地结合至第三壳体30。电动压缩机100还包括逆变器壳体60,逆变器壳体60在马达壳体50的与第三壳体30背对的一侧上成整体地结合至马达壳体50。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三壳体30、马达壳体50和逆变器壳体60配合以形成该电动压缩机100的壳体。
第二壳体20整体上包括固定基壁20A、呈螺旋形地形成在固定基壁20A上并且从固定基壁20A朝着第三壳体30延伸的定涡旋体壁20B、以及围绕定涡旋体壁20B的外围壁20C。
第一壳体10结合至第二壳体20的固定基壁20A的端面。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配合以形成排放室12。排放室12经由穿过第一壳体10形成的出口13与电动压缩机100的外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8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