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等静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3785.8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9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伟;吕欣;张程滔;陈道君;米玉华;范玉德;朱哲新;鲍延年;廉国营;赵维;蒋道建;刘彤;何碧;陈学平;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压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化的温等静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温等静压控制对象主要是从室温到最高300℃的工作缸内工作介质油的压力,因该设备可用于航空航天、特种陶瓷等特种材料加工及国防军工领域特殊材料成型,国外严格限制进口,国外相关报道较少,尤其是对如何实现宽温域超高压压力控制几乎未见针对性的报道。而国内目前仅能制造冷等静压机,其控制对象单一,控制系统没有根据功能进行结构化设计,可扩展功能性不足,压力过程控制功能单一和控制精度不高。目前已知的等静压控制系统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控制系统功能单一,可扩展性不强;压力控制过程简单,尤其是增压、卸压速率不可调节,高压卸压快,低压卸压慢;保压时间短,保压精度不高,补压过程压力波动大;过程控制简单,无法实现复杂的控制过程及工艺参数输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温等静压控制系统,以期待解决现有技术中等静压控制系功能单一,可扩展性不强;压力控制过程简单,保压时间短,保压精度不高,补压过程压力波动大,无法实现复杂的控制过程及工艺参数输入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等静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包括人机对话以及远程监控功能的管理层;所述管理层设定工艺参数;用于实现包括逻辑处理以及控制算法实现功能的控制层;所述管理层与控制层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还包括用于接收并执行控制信号以及信号采集的设备层;所述设备层与控制层连接;所述控制层保存工艺参数,且所述控制层接收所述设备层的采集信号,以及响应于保存的工艺参数接收到的采集信号,而向设备层发送控制信号。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温等静压控制系统还包括安全保护系统,所述安全保护系统与所述控制层连接,且所述安全保护系统与所述设备层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理层包括:管理计算机、工控计算机。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控制层包括:PLC、DSP协处理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DSP协处理器用于处理宽温域条件下的压力控制规律计算。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温等静压控制系统还包括三相五线制供电电源。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三相五线制供电电源包括:380伏交流电源、220伏交流电源、24伏直流电源。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工艺参数包括:安全报警值。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设备层包括:加热器、执行电器、现场操作电器、传感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PLC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设备能可靠运行,当工控机故障时,控制系统仍然按照预先设定的工艺参数完成生产;当工控机重启后,仍然能继续显示设备当前状态;电源系统能可靠供给不同负载,且相互不会相互干扰影响,同时,控制柜内的电磁兼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确保了参数检测的稳定性;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利于设备功能扩展、程序解读、设备维修和系列化、结构化、标准化设计;能实现功能扩展,实现远程监控、生产线自动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温等静压控制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电源分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PLC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工艺参数数据流向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工艺参数设定数据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设备红外缺陷带电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内嵌式通体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