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绿木霉菌株B8-1-34在制备漆酶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3251.5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戴桂馥;吴健;张宇飞;朱广跃;师会勤;房晓敏;刘晓林;高明夫;刘允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R1/885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绿 霉菌 b8 34 制备 方面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深绿木霉B8-1-34菌株制备漆酶方面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菌漆酶是一种糖蛋白,由肽链、糖配基和Cu2+三个部分组成。分子量在60~390kDa 之间。肽链一般由500~550个氨基酸组成,糖配基主要有氨基己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和阿拉伯糖,占整个分子重量的10%~80%。糖配基组成及含量的不同是漆酶分子量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漆酶具有底物多样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和潜力。如添加到酒类制品、果汁、饮料及食用油中可抗氧化;添加到洗涤剂中可提高洗涤效果,还可用于纸浆生物漂白,废水处理,环境污染物脱毒与降解,以及染发剂。此外,还可用于聚合和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或促进剂等。
漆酶可由多种真菌产生,包括子囊菌类(如曲霉属、链孢霉属和柄孢壳菌属)、半知菌类葡萄孢属、担子菌类(如金线菌属、屈孔菌属、 香菇属、灰侧耳菌属、栓菌属)和丝核菌属。木霉属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几丁质酶和木聚糖酶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或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酶。然而,利用木霉属菌株发酵产漆酶鲜有报道。法国学者Savoie研究了木霉对7株叶腐担子菌和7株木腐担子菌漆酶合成能力的影响,木霉使酶活均有所提高。Baldrian 以木霉与云芝共培养产生的酶活比对照提高40倍,达44.2U/L; Mata 报道以咖啡果肉为基质共培养平菇和木霉,酶活从150U/g 提高到180 U/g。CN200610037937.1 公开了利用栓菌AH28-2和木霉ZH1共培养生产漆酶的方法,发酵9.5天,漆酶产量达6000U/L。Hanen Chakroun等人以葡萄糖为碳源并加入适量铜离子培养深绿木霉,漆酶产量可达到661U/L; U. Holker研究了深绿木霉产漆酶的影响条件,其中,当pH=4.5时酶活最高,为7U/L。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保藏号为CGMCC No. 6390的深绿木霉B8-1-34(TrichodermaatrovirideB8-1-34)菌株高产量地制备稳定性好的漆酶。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利用深绿木霉B8-1-34(TrichodermaatrovirideB8-1-34)菌株通过液态发酵法生产漆酶,通过调整培养基成份提高漆酶产量。该菌株是以木糖渣为唯一碳源,从自然界中筛选出,经分子鉴定,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atroviride),进一步经过诱变选育获得。已于2012年8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 6390。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⑴将保藏号为CGMCC No. 6390的深绿木霉B8-1-34经活化后,制成浓度为106~108/ml的孢子悬液,按1~10%的接种量接入种子培养基中,26~32℃,150~220rpm摇床中培养24-48h,得种子液;种子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121℃高压灭菌25 min;
⑵将步骤⑴制得的种子液以2~15%接种量接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裝液量为30~60mL/250mL, 26~32℃,150~220rmp摇床中培养;
⑶培养48~120h,固液分离制备粗酶液,或将制得的粗酶液浓缩后,经过常规提取得到固体酶制剂。
步骤(2)所述的发酵产酶培养基由以下组份组成:碳源0.5~5%,氮源0.5~5%,磷酸二氢钾0.01~0.4%;七水硫酸镁0.002~0.10%;氯化钾0.002~0.10%,各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余量为蒸馏水;并加入CuSO4 和微量元素,使培养基中CuSO4 50~500μmol/L,微量元素液1~5mL/L。
所述的碳源为甘油、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木糖、果糖、乳糖、山梨糖、甘露糖、可湿淀粉、玉米秸秆其中之一或两种以上成份的混合。
所述的氮源为酵母提取物、蛋白胨、麸皮、豆饼粉、玉米浆、碳酸氢铵、酒石酸铵、磷酸氢二铵、硫酸铵、氯化铵、酒石酸铵、硝酸铵其中之一或两种以上成份的混合。
所述的碳源优选果糖、甘露糖和蔗糖、可湿淀粉其中之一或两种以上成份的混合。
所述的氮源优选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硝酸铵、磷酸氢二铵其中之一或两种以上成份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