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刀鲚的捕捉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32495.1 申请日: 2013-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3181373A 公开(公告)日: 2013-07-03
发明(设计)人: 聂志娟;顾若波;张守领;徐钢春;管建洪;程新华;徐跑;金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镇江山水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99/00 分类号: A01K99/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地址: 214081***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养殖 捕捉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室内水泥池内捕鱼技术,具体涉及刀鲚捕捉方法,属于鱼室内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鲲科(Engraulidae)鲚属, 又名长颌鲚,俗称刀鲚,为中国长江中重要的洄游性鱼类,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鱼,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极受人们喜爱。目前,生态环境恶化,刀鲚资源急剧下降,以及受媒体关注和市民热捧,造成在市场上“一刀难求”的局面。 

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采用“灌江纳苗”的方法成功实现刀鲚的人工繁殖。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建立了一种野生长江刀鲚鱼种驯养人工饲料配方及驯食的方法,让野生长江刀鲚大规模室内养殖成为可能,并已在宜兴基地、江阴基地、泰州基地合计室内养殖长江野生刀鲚群体30000尾以上。刀鲚具洄游性,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味美但生性凶猛、刚烈,出水即死,即使在室内池内驯养也是如此。刀鲚因其文化物种的特性而备受关注,但对其基础理论研究还是甚少,加大刀鲚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其采样方法很关键。以往取样,都是聚乙烯网在池塘内全池下网捕捉,不但耗人力物力,鱼种也易受长时间应激缺氧窒息、鱼网刮伤等。因此,发明一种快速捕捉刀鲚的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结合刀鲚趋光性特性,提供一个快速有效地捕捉养殖刀鲚的方法,设备简易,方法简单,有效地提高了采样速率及保持采样刀鲚活性,适合开展各类科学实验。

一种养殖刀鲚捕捉的方法,具体如下:

时间:傍晚过后,光照度为5Lux以下时;

特备捕具:手电筒,筛子:有一定深度,优选圆形开口直径40-70cm、深30-40cm、筛缝小于0.5cm的半椭球形,放在水里会渗水,拿出水面会漏水;

捕捉流程:事先用手电筒向刀鲚池子四周左右照射,之后把筛子侧放到水里,开口对向刀鲚平时游动的正方向,保持筛子部分在水面上,手电筒照射筛子开口附近,由于刀鲚具有趋光性,定向投光1-5min陆续有鱼游过来,见鱼游至筛子附近,迅速将筛子开口向上抬出小部分水面,这时筛子底部大部分仍然在水体里,则筛子里的刀鲚然可水中游动,如需要则可慢慢抬起筛子至底部小部分还在水体中,之后用可水盆将鱼连同水一并取出,可一直保持其活性,尽量减少对鱼的伤害。

本发明由于依据的是刀鲚的趋光效应,并且使用的捕鱼工具是光滑的,故刀鲚无刮伤,易成活;池底清,光透射远,刀鲚感应快,则取样时间快,效率高;实验材料简单易获,采样流程简单易学;采样过程中可选择,如不符采样标准可放回池中,无影响,采样鱼及时放入实验桶中,能保持刀鲚活性,顺利开展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筛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筛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时间:2012年11月8晚上19:45,3Lux,池内水温18.1℃;

特备捕具:防水手电筒,水盆,水桶,一个圆形开口直径50cm、深30cm、筛缝0.4cm的半椭球形的竹筛子(如图1、2所示),竹筛子放在水里会渗水,拿出水面会漏水;

捕捉流程:事先用手电筒向刀鲚池子四周左右照射0.5min,之后把筛子沿水池壁侧放到水里,圆形开口对向刀鲚平时游动的正方向,保持筛子三分之一在水面上,手电筒照射筛子圆形开口,由于刀鲚具有趋光性,定向投光0.5min陆续有鱼游过来,见鱼游至筛子里面,迅速将筛子开口向上抬起,将筛子容积的三分之二移出水面,剩三分之一在水体中,则筛子里的刀鲚仍然在水中游动,用水盆将鱼从筛子中取出迅速放入暂养水桶并可一直保持其活性。重复上述操作,二十分钟取到三十尾鱼,无死亡。

实施例2

时间:2012年11月15晚上19:05,4Lux,池内水温15.6℃;

特备捕具:防水手电筒,水盆,水桶,一个圆形开口直径60cm、深40cm、筛缝0.4cm的半椭球形的竹筛子(如图1、2所示),放在水里会渗水,拿出水面会漏水;

捕捉流程:事先用手电筒向刀鲚池子四周左右照射1min,之后把筛子沿水池壁侧放到水里,圆形开口对向刀鲚平时游动的正方向,保持筛子三分之一在水面上,手电筒照射筛子圆形开口旁一片地方,由于刀鲚具有趋光性,定向投光1min陆续有鱼游过来,见鱼游至筛子里面,迅速将筛子开口向上抬起,将筛子容积的三分之二移出水面,剩三分之一在水体中,则筛子里的刀鲚仍然在水中游动,再用水盆将鱼从筛子中取出迅速放入暂养水桶并可一直保持其活性。重复上述操作,七分钟取到十尾鱼,无死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镇江山水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镇江山水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2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