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4,6-三溴-1-烷氧基苯为母体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1165.0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治田;於国伟;柳斌;王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1/00 | 分类号: | C08G61/00;C07C41/16;C07C43/225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烷氧基苯 母体 超支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光电器件领域的有机聚合物,更具体的是涉及以2,4,6-三溴-1-烷氧基苯为母体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自上世纪70年代被邓青云博士发现以来,已经取得了不菲的进展。以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为基本元件的显示器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制作方面。结构简单,成品率高,成本低;不需要背景光源和滤光片,因而可以制造出超薄、质量轻、易于携带的产品。②显示方面。主动发光、视角范围大;响应速度快,图像稳定;亮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③工作条件。驱动电压低、能耗低,可与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相匹配。④适应性广。采用玻璃衬底可实现大面积平板显示。如用柔性材料做衬底,能制成可折叠的显示器。⑤由于OLED是全固态、非真空器件,具有抗震荡、耐低温(-40℃)等特性,在军事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如用作坦克、飞机等现代化武器的显示终端。
目前常见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主要分为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以红色(掺杂型红光材料、非掺杂型红光材料、稀土配合物红光材料)、蓝色(蓝光主体发光材料、金属配合物蓝光材料)和绿色(染料掺杂绿光材料、金属配合物绿光材料等)三种为主流技术。目前,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以线性电致发光高分子较为常见,而超支化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则较少被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出一种2,4,6-三溴-1-烷氧基苯为母体的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单体2,4,6-三溴-1-烷氧基苯上的烷氧基有利于提高该物质的溶解性,同时也有利于所制备的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2,4,6-三溴-1-烷氧基苯为母体的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如下所示的通式:
其中,Ar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的芳基或C2-30的杂芳基;R代表取代或未取代的C1-30烷基。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Ar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其中,R1、R2代表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20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
2,4,6-三溴-1-烷氧基苯为母体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按摩尔比1.65:1~1.5:1取亚芳基的硼酸酯和2,4,6-三溴-1-烷氧基苯,再取催化剂和相转移剂三辛基甲基氯化铵,氩气保护氛围下,加入到含有甲苯的烧瓶中,升温到90~100℃回流20~24h,随后再次加入相同的亚芳基的硼酸酯封端,回流2h后,加入溴苯,再回流2h以封端,得到混合液;
(2)随后用甲醇对混合液进行沉淀,过滤干燥后,以甲苯为洗脱剂对其过柱提纯,浓缩后用甲醇再沉淀,再过滤干燥即得目标产物2,4,6-三溴-1-烷氧基苯为母体的超支化聚合物。
按上述方案,2,4,6-三溴-1-烷氧基苯的制备方法是:按摩尔比1:2取2,4,6-三溴苯酚和溴代烷,将2,4,6-三溴苯酚加入到甲醇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50℃搅拌回流1h,随后加入溴代烷,回流24h后先以氯仿提取产物,蒸干后以正己烷为洗脱剂过柱提纯,干燥后得到2,4,6-三溴-1-烷氧基苯。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催化剂为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或四-(三苯基膦)钯。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的优点:
1.聚合物能很好的溶解于甲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等常见的有机溶剂中,这便于其成膜,有良好的加工性能,能发出较强的荧光,使其成为一类很有希望的OLED材料。
2.该聚合方法操作简单可行,产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法
分别使用9,9-二辛基芴和9-己基咔唑与2,4,6-三溴-1-烷氧基苯进行聚合来说明该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但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涉及的范围。
实施例1:
2,4,6-三溴-1-辛氧基苯与9-己基咔唑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反应式如下:
具体的合成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1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反应设备
- 下一篇:海底人工鱼礁移动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