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30749.6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色能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00 | 分类号: | B04B1/00;B04B7/08;B04B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翟丽红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餐厨和园林果蔬垃圾处理,首先要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螺旋挤压和垂直离心甩干两种方法。
螺旋挤压方法是将垃圾通过螺旋管道挤压,将液体部分分离,从而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然而这种通过挤压脱水后的被挤压物破碎后难以分离。而垂直离心甩干方法需要将甩出的垃圾进行二次清理。
如何将餐厨和园林果蔬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并对分离后的垃圾分别自动回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一壳体;在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开口套接在一套筒内,所述套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内筒壁为倒圆台型,内筒壁上设置有网孔,所述内筒底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外筒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外筒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在所述壳体底部位于套筒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间隔空间连通的固体接料斗。
通过变速旋转的分离装置,使餐厨垃圾的液体部分透过内筒的网状内壁甩到内筒和外筒的间隔空间内,通过外筒的排水口所连接的管路进行回收,固体部分通过离心作用被推离内筒,进入外筒和壳体之间的间隔空间内,进入间隔下方的固体接料斗中,通过固体接料斗的出料口排出。从而对餐厨垃圾进行了固液分离,并分别进行了回收,对其可进行不同的处理。
其中,所述内筒的筒口边缘设置有可覆盖所述间隔空间的外翻结构。
通过在内筒和外筒的间隔上方设置覆盖间隔空间的外翻结构,可以防止固体垃圾进入内筒和外筒的间隔空间内,提高了固液分离的分离效果。
其中,所述固体接料斗为倒圆台形接料斗,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固体接料斗侧壁下方上。
通过将出料口设置在倒圆台侧壁下方的侧面上,利于将出料口排出的固体直接落入不同的接收装置中。
其中,所述内筒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内表面向外倾斜的角度小于下部内表面向外倾斜的角度。
通过将上部内筒壁坡度设置更大一些,可以减缓固体垃圾运动到上部内筒壁,从而使餐厨垃圾在内筒壁下部充分脱水。
其中,所述外筒的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路。
通过排水管路,将固液分离装置排出的液体进行回收。
其中,所述进料斗底部开口为锥形。
通过锥形开口,使垃圾物料落入套筒中,避免使垃圾物料进入套筒外的空间。
其中,所述间隔空间与所述固体接料斗之间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向板沿通孔方向降低坡度设置。
通过导向板,可以使固体接料斗的固体垃圾沿着坡度慢慢通过其上的通孔进入回收装置中,提高了出料的稳定性,延长固液分离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进料斗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拉杆式打开装置,所述拉杆式打开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侧壁上方。
通过液压或者电动驱动的拉杆式打开装置,可自动打开盖体,利用固液分离装置的自动化处理。
其中,所述内筒底部的旋转轴与一电机相连。
通过电机驱动内筒底部的旋转轴,从而提高固液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固液分离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液分离装置结构沿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部设置有进料斗11,进料斗11顶部设置有盖体12,进料斗11底部具有锥形开口13,壳体10底部设置有支架结构24。
在壳体侧壁设置打开盖体12的拉杆式打开装置,该开关装置由液压或电动驱动结构21。
进料斗11的锥形开口13设置在内筒14内,进料斗11的锥形开口13与内筒14内的底部具有较大的间隔,便于内筒容置要处理的垃圾。
内筒14和外筒15同心设置的套筒,内筒14和外筒15的底部为圆盘状的,内筒底面具有十字结构的剥离板,用于分散物料。内筒14底部固定有旋转轴,旋转轴由电机221带动的驱动装置22驱动。
内筒14为网状结构,外筒15底部设置有排水口,通过进料斗11的锥形开口13进入内筒14内的餐厨垃圾,通过变速旋转的内筒,餐厨垃圾内的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过内筒14网状筒壁,进入内筒14和外筒15之间的空间内,通过外筒15底部的排水口所连接的排水管路进行回收或排放到其他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色能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绿色能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0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