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皮肤美白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0522.1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0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良;毕富玲;王婧;曾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一轻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Q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皮肤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皮肤美白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皮肤白净一直都是东方女性所追求的目标,是美丽的象征。皮肤的颜色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密切相关,所以对皮肤进行美白的核心在于使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
黑色素合成的主要过程如下: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人体内的酪氨酸首先被催化氧化成多巴和多巴醌,多巴醌进而变成多巴色素。多巴色素可经两种途径生成黑色素,第一种途径是多巴色素自发脱羧聚合为5,6-二羟基吲哚,该吲哚被氧化为5,6-二羟基吲哚醌,进而形成黑色素;第二种途径是多巴色素在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又称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的作用下生成5,6-二羟基吲哚-2-羧酸,该羧酸在二羟基吲哚羧酸氧化酶(又称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的作用下生成5,6-吲哚醌羧酸,进而生成黑色素。黑色素生成之后,将从黑色素细胞转移到皮肤表层的角质细胞,并随之代谢。
围绕黑色素合成及其延伸过程来对皮肤进行美白,主要涉及三个阶段:黑色素合成之前、黑色素合成过程中、黑色素合成之后。因此,一款具有出色美白效果的化妆品,应在以上三个不同阶段都能发挥作用。
在黑色素合成之前,应首先考虑阻止黑色素合成所需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二羟基吲哚羧酸氧化酶等限速酶的基因表达,从源头上控制黑色素合成相关限速酶的产量,进而使得黑色素的合成量减少。
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主要应考虑抑制上述三种限速酶的活性,尤其是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阻断黑色素的生成链。此外,有氧自由基是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反应的氧来源之一,因此清除有氧自由基也是此阶段需考虑的重点。
在黑色素合成之后,应考虑使黑色的氧化性黑色素还原成浅色的还原性色素、阻止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转移至皮肤表层的角质细胞。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美白添加剂或产品,很少能全面针对上述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所涉及的不同因素来实现美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从多角度、多途径来降低皮肤黑色素含量的美白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中原料组成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柿叶提取物1%-9%,银杏叶提取物1%-9%,莲花提取物1%-9%,番红花花提取物1%-9%,石榴果提取物1%-9%,山茱萸果提取物1%-9%,甘草黄酮1%-9%,烟酰胺4%-6%,抗坏血酸葡糖苷2%-3%,氢氧化钾适量,柠檬酸适量,去离子水4%-8%,咪唑烷基脲0.2%,羟苯甲酯0.2%,羟苯丙酯0.1%,其余为丙二醇。
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
1)将抗坏血酸葡糖苷溶于去离子水,加入氢氧化钾调节pH值至6.5~6.8,备用;
2)将丙二醇加热,至70℃左右,加入羟苯甲酯、羟苯丙酯,搅拌均匀;
3)待溶液降至40℃左右,加入柿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莲花提取物、番红花花提取物、山茱萸果提取物、石榴果提取物、甘草黄酮、烟酰胺,搅拌均匀;
4)加入咪唑烷基脲,搅拌均匀;
5)加入氢氧化钾或柠檬酸调节溶液pH值至6.5~6.8;
6)加入配制好的抗坏血酸葡糖苷溶液,搅拌均匀,降至室温出料。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银杏叶提取物、石榴果提取物能抑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二羟基吲哚羧酸氧化酶的mRNA的表达,使这三种黑色素合成相关限速酶的产量降低。此外,银杏叶提取物还具有不错的清除有氧自由基的能力。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番红花花提取物、山茱萸果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甘草黄酮,对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二羟基吲哚羧酸氧化酶活性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莲花提取物、抗坏血酸葡糖苷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与还原性,能还原已生成的黑色素。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烟酰胺能抑制黑色素从黑色素细胞向角质细胞的转移。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柿叶提取物能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增殖,从而有效减少黑色素的载体数量。此外,柿叶提取物既能与酪氨酸酶结合,也能与酪氨酸酶-底物络合物结合,从而有效降低酪氨酸酶的活性。
综上,本发明是一种包含多种美白功效成分的组合物,能在黑色素生成前、中、后三个阶段都发挥功效,可有力抑制黑色素的过度沉积,实现皮肤美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一轻研究院,未经北京一轻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0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抽拉式数字喷印机
- 下一篇:用于在印刷基底上确定错误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