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带式仿生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及其运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0133.9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晅;张勇杰;孙少明;梅涛;吴益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2D55/08 | 分类号: | B62D55/08;B62D55/24;B62D55/26;B62D5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仿生 机器人 脚掌 结构 及其 运动 方法 | ||
1.一种履带式仿生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框架、滚动轮、张紧机构、粘附履带,所述滚动轮通过滚动轮轴安装于所述机身框架两端,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架、张紧弹簧、微型力传感器、张紧轮、套筒,所述套筒设于所述机身框架上表面,所述套筒上表面设有所述微型力传感器,所述张紧轮架包括轴伸和安装端,所述轴伸下端穿过所述微型力传感器和套筒,所述轴伸上套设有张紧弹簧,所述张紧弹簧设于所述微型力传感器和安装端之间,所述张紧轮通过张紧轮轴安装于所述安装端上,所述张紧轮和滚动轮通过粘附履带连接,还包括一设于机身框架上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仿生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固定于所述机身框架上表面的固定套筒。
3.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仿生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为设于所述机身框架上表面的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外侧面设有齿条,所述机身框架上设有一连接有张紧电机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升降套筒的齿条并驱动所述升降套筒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履带式仿生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身框架侧面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侧向滑动件,所述侧向滑动件两侧通过侧向弹簧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仿生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附履带由柔软橡胶平带外侧固定一层粘附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仿生爬壁机器人脚掌结构的运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1)机器人机体通过控制侧向滑动件,向脚掌输出x-y平面内旋转和平移的运动指令,通过旋转运动,使脚掌两个滚动轮连线与壁面间呈一定位姿角度;
(2)处于悬空相的脚掌,机器人机体通过控制侧向滑动件,使脚掌前进方向的前滚动轮碰触壁面,随后将脚掌向前方平推,使前滚动轮向前滚动,并配合一定的位姿角度变化,在此过程中完成粘附履带与壁面的接触、粘附。在实现完全粘附之后,即进入支撑相;
(3)处于支撑相的脚掌,机器人机体通过控制侧向滑动件,使前进方向的后脚掌抬起、脱附;另外,当处于大倾角壁面或顶部壁面时,机器人机体通过侧向滑动件控制脚掌处于一定的位姿角度,并输出平行于壁面的往复运动;剥离端粘附履带以一定剥离角剥离时,剥离粘附力使非剥离端粘附履带进入非剥离端轮下缘时受到按压;然后,非剥离端变剥离端并提供下压力;往复运动前进;
(4)当遇到障碍时,可以采用抬起脚掌使粘附履带脱离附着面的方法,越过障碍或避开障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01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融合计费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NFC令牌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