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装置及其解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8243.1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8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旭;田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时达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J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波 调制 米勒 解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米勒码解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装置及其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UHF RFID微波射频识别技术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第四代自动识别技术,是近几年刚刚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一门新技术,它有识别距离远/识别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可穿透非金属材料等特点,运用范围广等特点。
微波射频自动识别的关键设备主要有射频识别卡、读写器、微波天线等三个组成部分。射频识别卡,又称电子标签主要用来储存被标识物数据信息,射频识别卡的核心是带有信息收发和储存功能的集成电路,由于其使用时像普通标签一样被粘贴在被识别物体上,因此该装置被形象化地称作“电子标签“。读写器,用于读取或写入射频识别卡中的数据,它满足了对快速运动的多个物体或人员进行同时快速准确自动识别的需要。微波天线,它与读写器相连接,主要是向射频识别卡发送和接收相关的数据信号。
随着RFID技术的应用增加,以及空间电磁环境的恶化,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存在越来越多的干扰。在UHF频段的EPC C1G2协议中规定了副载波调制的米勒解码由于其抗干扰性强,应该作为标签与读写器通信的首选。
米勒码规定:在相邻的两个数据0之间发生跳变,数据1中间发生跳变,而副载波调制后的米勒码在相邻的两个0之间不跳变,相邻的两个1之间才跳变如图1所示。仅凭借跳变边沿判断0,1数据解码实现方法不足以应对,且因为标签回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及不稳定性,对其进行时钟同步也较为困难,且增加了解码方法难度以及解码装置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为弥补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装置及其解码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时钟同步的困难问题,降低了解码难度和解码装置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技术方案一:
一种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记录窄脉冲个数的窄脉冲计数模块,所述窄脉冲计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宽脉冲识别模块,所述宽脉冲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输入数据中的宽脉冲;所述窄脉冲计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解码状态机模块,所述解码状态机模块用于确定解码状态机状态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1)所述解码状态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条件处理模块,所述条件处理模块用于设置所述解码状态机模块的解码条件。
(2)所述解码状态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解码输出模块,所述解码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解码数据。
技术方案二:
一种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输入数据是宽脉冲,还是窄脉冲;
如果是窄脉冲,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
如果是宽脉冲,则输出计数值,并对计数值进行判断,得到解码状态机状态信息;
根据解码状态机状态信息进行判定,若起始为导引头数据,则输出解码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1)当找到第一个宽脉冲时开始计数,到下一个宽脉冲时本次计数结束,并开始重新计数。
(2)所述导引头数据包括4个码元周期数据0和数据010111。
(3)所述导引头数据包括8个码元周期数据0和数据010111。
(4)根据解码长度判断解码是否结束。
本发明技术方案,根据米勒副载波导引头编码规则,利用副载波调制的米勒码,通过宽脉冲间的窄脉冲累加个数进行统计整理出解码状态机初始位。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断标签回波的判断位,解决了时钟同步的困难问题,降低了解码难度和解码装置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米勒码导引头(TRext=0)序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米勒码导引头(TRext=1)序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副载波调制米勒码序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解码状态机的状态信息列表;
图6为图5的解码状态机的状态信息中具体实例图解;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副载波调制米勒码解码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时达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时达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8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桩舱门锁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帐篷骨架和一种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