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6769.6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香;郭春生;王晓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艳香;郭春生;王晓欢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逃生 自救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中逃生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们选择从窗户进行逃生时往往会用到降落装置,作为逃生用品,降落装置本身必须安全可靠。然而现有的降落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的缺点,如:下落初速度不受控,受重力加速度影响,下落速度越来越快,造成坠落;因下放绳与建筑物接触后摩擦力过大导致逃生人员下不来;因回绳在上升过程中被建筑物卡住,导致逃生人员被悬在逃生途中上下不得,并使得降落装置不能重复使用等;常规设计中抓持部位和控速部位各自独立设置,使人们在高空下落过程中不便进行控速操作。这些缺陷会增加人们下落过程中和落地时的危险性。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初始下落速度较缓、逃生人员容易抓持和手动控速、收放绳不会被建筑物磨坏、安全带安全可靠的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轮轴、收放绳、钩头、摇臂驱动杆、驱动齿轮、手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组成;集绳轮上有轮轴通孔,轮轴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两端位于集绳轮两侧;两个凹形壳体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两侧的轮轴上设置有碟簧,把设置在轮轴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压紧在集绳轮与凹形壳体之间;收放绳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集绳轮的绳槽中,收放绳的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出绳开口后连接钩头;摇臂驱动杆穿过壳体设置,驱动齿轮设置在壳体内的摇臂驱动杆上,驱动齿轮与集绳轮啮合设置;手柄安装在摇臂驱动杆的两端;壳体下端连接安全带。
基于上述,两个凹形壳体的凹面之间设置有多个与轮轴平行的支撑杆;两个凹形壳体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凹形壳体上开设有观察窗口,进出绳开口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设制为圆角结构。
基于上述,安全带的上端铰接在壳体下端,安全带的下端为包括至少一个能套在人身体上的环形锁紧结构。
基于上述,收放绳是钢丝绳,收放绳的上端套装有保护套。
基于上述,收放绳上端连接的钩头是一个具有打开和闭合锁套装置的环形结构。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具体的说,顶设在集绳轮两侧与壳体之间的碟簧,增大了集绳轮转动时的摩擦力,使人下落时的总加速度变小,获得较缓慢的下降速度;通过手柄和摇臂驱动杆配合控制下降速度,手柄便于逃生人员抓持;保护套可以有效的避免收放绳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提高收放绳的安全系数;具有多个环形锁紧结构安全带提高了安全保障。因此,该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具有设计科学、操作方便、初始下落速度较缓、逃生人员容易抓持和手动控速、收放绳不会被建筑物磨坏、安全带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绳轮;2.轮轴;3.收放绳;4.钩头;5.摇臂驱动杆;6.驱动齿轮;7.手柄;8.安全带;9.凹形壳体;10.碟簧;11.进出绳开口;12.支撑杆;13.观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楼逃生自救升降器,它包括壳体、集绳轮1、轮轴2、收放绳3、钩头4、摇臂驱动杆5、驱动齿轮6、手柄7、安全带8。壳体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凹形壳体9组成;集绳轮1上有轮轴通孔,轮轴2穿过轮轴通孔后,轮轴2两端位于集绳轮1两侧;两个凹形壳体9上对应设制有固定孔,轮轴2两端穿过固定孔设置;集绳轮1两侧的轮轴2上设置有碟簧10,把设置在轮轴2两端部的紧固螺母拧紧,将碟簧10压紧在集绳轮1与凹形壳体9之间,这里设计碟簧10的好处是:增大集绳轮1受到的摩擦力,通过降低集绳轮1的转速从而降低人体下落时的初速度以及正常速度。收放绳3的一端固定并缠绕在集绳轮1的绳槽中,收放绳3的另一端穿过设置在壳体上方的进出绳开口11后连接钩头4;摇臂驱动杆5穿过壳体设置,驱动齿轮6设置在壳体内的摇臂驱动杆5上,驱动齿轮6与集绳轮1啮合设置;手柄7安装在摇臂驱动杆5的两端,手柄7既有下落时人手的抓持的作用,又有通过摇臂驱动杆5控制下落速度的作用。壳体下端连接安全带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艳香;郭春生;王晓欢,未经李艳香;郭春生;王晓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6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水过滤器
- 下一篇: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的外用中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