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屋面暴雨径流自动除砂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26626.5 申请日: 2013-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3936178A 公开(公告)日: 2014-07-23
发明(设计)人: 王书敏;朱启红;蒋山泉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文理学院
主分类号: C02F9/02 分类号: C02F9/02;E04D13/04;E04D13/08;C02F1/3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2160 重庆***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屋面 暴雨径流 自动 除砂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屋面暴雨径流中颗粒态污染物的去除,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屋面暴雨径流泥砂的去除。

背景技术

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步伐迅速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大量的城市绿地被屋面或混凝土路面所取代,城市不透水下垫面迅速增加,雨天暴雨冲刷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屋面是城市暴雨径流产生的主要场地之一,在高密度建筑区,城市屋面面积甚至占到城市不透水下垫面总面积的40-50%(Palla A, Gnecco I, Lanza L G. Unsaturated 2D modelling of subsurface water flow in the coarse-grained porous matrix of a green roof[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9, 379:193–204);此外,城市不透水屋面暴雨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其污染物浓度甚至高于城市路面暴雨径流(Gromaire M C, Garnaud S.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to the pollution of wet weather flows in combined sewers [J]. Water Research,2001,35(2):521-533)。因此,加强城市屋面暴雨径流的控制至关重要。据报道,除氮素外,城市屋面暴雨径流中的其余污染物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王彪,李田,孟莹莹,等.屋面径流中营养物质的分布形态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11):3035-3043),如何简易高效的去除屋面暴雨径流中的颗粒态污染物成为城市屋面暴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关键所在。

已公开的中国专利展示了几种城市屋面暴雨径流调控的方法。专利文献CN202370033U “一种高滤池过滤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出一种屋面暴雨径流的净化措施,但该技术长期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问题;专利文献CN202117109U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提出了一种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技术,但该技术复杂程度相对较高;专利文献CN201762757U “一种屋面雨水利用系统”提出一种城市屋面雨水的利用方法,但该技术同样存在长期运行易堵塞的问题;专利文献201459804U “平一种屋面雨水收蓄节水池”提出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但该系统并未将澄清池沉淀的泥砂及时分离出去,沉淀的污染物可能会重新释放到水体中。因此,发明一种防堵塞、效率高、使用简单的屋面暴雨径流净化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城市建筑屋面暴雨径流是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屋面暴雨径流还拥有一定的重力势能,高层建筑尤为突出,本发明针对屋面暴雨径流污染特性,提出一种适合屋面暴雨径流污染控制的装置。该装置可以高效截留泥砂等固态污染物,管理简单,不需动力,可广泛用于屋面暴雨径流的颗粒态污染物去除,出水可回用或排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对屋面暴雨径流泥砂自动高效去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集水管、整流管和主体除砂装置三部分组成;所述集水管由雨水斗和排水立管组成,可在原有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其上部结构与原来相同,底部3-5米管段替换成整流管;所述整流管由管径DN25的立管构成,长度为3-5米,通过管径转换与集水管下部无缝连接;所述主体除砂装置由一体化两级除砂装置组成,一级除砂装置利用高空屋面暴雨径流高速流动的离心力将颗粒态污染物甩离主水体,并添加隔板使分离出的泥砂滑落至储砂室,同时防止已沉淀泥砂再悬浮;二级除砂装置充分利用剩余水头,借助旋流装置产生的离心力,将剩余颗粒物进一步离心分离,提高颗粒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为减少建造成本,集水管特征在于集水管部分可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立管,无需彻底重建,只需将原排水立管底部3米长度管段改造成整流管即可。

为确保进入主体装置的水流稳定且具有一定流速,整流管特征在于管径为DN25,高度为3-5米,以确保水流在管道内处于满流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66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