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6325.2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瞿广飞;吴淼淼;宁平;赵健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生活 污水 回收 再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的污染控制和再生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控制和循环再生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污染水体治理技术按照治理手段划分可分为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方法。化学法需大量投加化学药剂,其运行费用较高,常用于特定行业的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厂大部分采用生物法,生物方法主要指的是活性污泥法,主要包括(1)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和其改进型A/O、A2/O工艺,A/O处理效果稳定,能实现脱氮和除磷的目标;A2/O在通过设置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通过良好运行,能取得稳定的出水水质;(2)AB法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A段以生物絮凝吸附为主,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AB法A段效率很高,去除BOD达50% 以上,并有较强的缓冲能力。B段处理稳定性较好;(3)SBR工艺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一般有五个步骤,分别是进水、曝气、沉淀、排水、闲置。该工艺优点是节省占地,减少污泥回流量,有节能效果;静止沉淀可以获得较高的沉淀效率和较好的水质。另外,有SBR的改进工艺,CASS工艺、MSBR工艺、ICEAS工艺等;(4)氧化沟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成封闭的沟渠形,其流态是一种首尾相接的循环流,延时曝气使得污水和污泥同时得到净化。氧化沟处理设施简单,没有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具有脱氮功能;运行简便且处理效果稳定。
以上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几种常用处理工艺。可以看到,大部分工艺属于二级处理,处理效果一般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然而对于大中型城市来说,即使按照最严格的一级A标准进行排放,由于城市人口众多,排污量大,其对环境的污染负荷十分巨大。排污受纳水体很有可能无法对所有污染物进行自净,从而造成受纳水体水质恶化。将会大大增加水体治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高效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环境负荷,并间接使受纳水体水质提高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在原有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级技改,使出水水质符合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回用水回用途径包括:生活饮用水、河湖景观用水、工业冷却用水、城市绿化用建筑冲厕用水、道路浇洒剂降尘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地下水回灌等多种用途。
本发明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常温下,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一级标准)输入澄清池中,加入混凝剂,澄清池水力停留时间为30~60min,其中混凝剂是投加量为10~20mg/L的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20~30 mg/L的硫酸铝、投加量为10~20 mg/L的聚合硫酸铁中的一种。
(2)澄清池出水经过增压泵加压进入超滤预处理系统,依次经过盘滤器、超滤器、碳滤器、软化器、精滤器进行处理,增压泵加压后水进入超滤预处理系统的压力为超滤膜工作压力0.05 ~ 0.20 MPa;其中盘式过滤器为超滤预处理系统的前段处理部分,根据处理水质水量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精度过滤单元(5μm、10μm、20μm、50μm、100μm、130μm、200μm)以及过滤单元个数;超滤器中使用的常规超滤膜参数为:产水通量60~145L/(m2·h);膜面积 20~60m2;pH值范围 2.0~13.0;耐最大氯浓度1×10-6mg/L·h;最高温度 40℃;工作压力0.05~0.20MPa;超滤器中的超滤膜需进行反洗,水反洗时间 30~60S,然后加药反洗,反洗时间 1~10min,反洗频率1~2次/天;加药反洗药剂为200~500mg/L的NaOH,0.1%~0.5%的HCl,50~100mg/L的NaClO(以Cl2计)的一种;盘滤器、超滤器、碳滤器、软化器或精滤器根据需要可以配置一个以上。
(3)超滤预处理系统出水进入缓冲池,以保证反渗透系统进水稳定,并投加反渗透专用阻垢剂,投加量1~3mg/L,其中经过超滤预处理的出水污泥密度指数:SDI<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63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