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虫夏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6103.0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9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桂仁斌;王云华;马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074 | 分类号: | A61K36/074;A61K9/48;A61P37/02;A61P35/00;A61P3/10;A61P1/16;A61P11/00;A61P13/12;A61P37/08;A61P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肖爱华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冬虫夏草 软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冬虫夏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软胶囊制备方法目前有两种:一是由浸膏直接制备。另一种方法是由干膏粉制备。这两种方法成分比较单一,疗效有限。
软胶囊因外皮为明胶不能遇水,遇水后胶皮融化而漏掉内容物以及软化不能最终成型,因此对软胶囊内容物进行乳化使之转变成油包水型的乳化形式,防止软胶囊胶皮溶化。
油包水形的乳化形式已在化妆品、药品软膏剂等相关行业得到广范应用。但目前该种工艺没有应用到软胶囊生产过程中。软胶囊用于鱼肝油、维生素E等药物油溶液的填充,人们已不陌生,但对于中药,尚处在开始阶段,属于比较新的剂型。由于软胶囊具有外型美观、分散均匀、稳定、装置准确、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特别是对于那些含挥发性成份较多且性味苦涩的中药提取物,更具有其独特的包埋与掩盖作用。
冬虫夏草不仅对癌症、糖尿病、肝病、肺病、肾病、过敏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在双向调节免疫、强壮补虚与平衡调理,保持健康,减轻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尤其对癌症的预防效果、促进病后的恢复等方面具有确切的功效。但虫草中有些物质只能存在于水溶液中,不能单独提取分离出来,不能受温湿度的影响或一经脱水后就失去活性及挥发性物质,如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氨基酸、虫草多肽、蛋白质及40余种挥发性物质、多种活性酶类等,在温度高于60℃时会变性、挥发,从而造成虫草功效成分明显降低或失去。因此,冬虫夏草更适合制备成软胶囊服用,制成冬虫夏草软胶囊后,虫草的有效成分不易失去,功效显著提升。
现有的制备冬虫夏草软胶囊的生产技术条件是:
生产环境:温度25±2℃;湿度45%±5%。使用设备:软胶囊生产线。生产车间;符合GMP规定的30万级无菌车间的要求。
现有的冬虫夏草软胶囊的配方是:
A.内容物配方:适量大豆油、虫草提取物或粉状物,加适量助悬剂。
B.胶皮的配方:适量的食用明胶,适量的纯化水和甘油。
其制作工艺为:配料、溶胶、压丸、洗丸、晾丸、灯检。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
内容物比较单一,只用冬虫夏草提取物或粉状物,有效成分明显降低或失去,因此用量大而疗效差。
食用明胶的物理属性为水溶性,其内容物中的“冬虫夏草提取物或粉状物”,在储存时作“布朗运动”,随机撞击所包裹的食用明胶胶皮,由此造成胶皮损伤、形成毛细孔,导致内容物渗漏。
除此之外,现有的软胶囊内容物多为粉末和油酯类,它们在经过高温、干燥、粉碎等环节的过程中,其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极易被破坏而导致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活性成分流失、增加功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的冬虫夏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冬虫夏草软胶囊,该软胶囊的内容物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即本发明的冬虫夏草软胶囊的配方是:
A:内容物配方:经酶解的虫草菌丝体提取液和冬虫夏草提取液,适量的灵芝孢子油,加入适量的油包水型乳化剂(优选S-80)。
B:胶皮的配方:适量的食用明胶,加入纯化水和甘油。
上述冬虫夏草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将冬虫夏草提取液和虫草菌丝体提取液充分酶解:调节提取液pH为4~5,温度为45~55℃,加酶酶解1~1.5hr后,进行灭酶;
(二)软胶囊的制作:控制温度25±2℃,湿度45%±5%,包括配料、混合、乳化、溶胶、压丸工序,按如下步骤进行:
(1)按配方量将需要油包水的冬虫夏草提取液和虫草菌丝体提取液与灵芝孢子油充分混合均匀,混合时间20~40min;
(2)按配方量加入能达到乳化成油包水型乳化液的乳化剂搅拌乳化,过胶体磨;
(3)溶胶;
(4)将乳化好的内容物在软胶囊压丸机上进行压丸,制成软胶囊胶丸。
在上述混合、乳化、溶胶、压丸工序之后,还可进行洗丸、晾丸、灯检工序。
上述生产工艺条件中,酶解的最佳pH为4.5、温度为50℃、时间为1h。
生产车间的消毒措施为:定期每周一次两小时臭氧灭菌,符合中国GMP规定的30万级无菌车间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6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网络Web服务评价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通信导线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