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6034.3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康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使用于汽车的悬架装置和转向机构的球接头,特别涉及下述球接头的改良,该球接头具备:筒状的壳体;球头杆,其由球部和从该球部突出的杆部构成;合成树脂制的轴承座,其以所述杆部能够摇头的方式包覆保持所述球部,并带有过盈量地装配在所述壳体内;以及止转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轴承座之间,阻止所述壳体与轴承座的相对旋转。
背景技术
在所述球接头中,壳体和轴承座之间的止转构件在球头杆的摇头运动时阻止轴承座与球部一起转动,在使轴承座相对于球部的轴承功能稳定方面是有效的。
另外,在现有的球接头中,作为所述止转构件,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在壳体和轴承座的各对置周面设有彼此卡合的数量相同的多个卡合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98124号公报
在现有的上述球接头中,在将轴承座装配到壳体时,需要进行壳体侧的多个卡合部与轴承座侧的多个卡合部的位置对准,该位置对准作业使球接头的组装效率降低,因而成为产品成本降低的一个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球接头,在将轴承座装配到壳体时,即使不进行壳体与轴承座相互的位置对准,位置对准构件也能够可靠地发挥作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球接头,所述球接头具备:筒状的壳体;球头杆,其由球部和从所述球部突出的杆部构成;合成树脂制的轴承座,其以使所述杆部能够摇头的方式包覆保持所述球部,并带有过盈量地装配在所述壳体内;以及止转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轴承座之间,用于阻止所述壳体与轴承座的相对旋转,所述球接头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止转构件由多个突起和多个凹部构成,所述多个突起形成于所述轴承座的从所述壳体受到紧固力的外表面,并在以所述壳体的轴线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等间隔地排列,所述多个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对所述轴承座施加紧固力的内表面,并在所述一个圆周上等间隔地排列,所述凹部的个数设定为这样的数:在所述突起的个数的两倍以上且不会被所述突起的个数整除,在所述轴承座装配至所述壳体时,至少一个所述突起与所述凹部中的某凹部卡合,而未与所述凹部卡合的其他所述突起被压坏。
而且,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大小设定为:使得所述突起的间隔角除以所述凹部的间隔角时所余的角度的1/2的角度,比所述凹部的缘部与所述一个圆周的两个交点所对的中心角的1/2小。
并且,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由筒状的壳体主体和塞子构成所述壳体,所述筒状的壳体主体在一端部设有用于配置杆部的杆口并在另一端设有带阶梯部的装配口,所述杆口和装配口的中间的内周面成为对从装配口插入的所述轴承座进行支承的支承面,所述塞子在带有预定的过盈量地按压所述轴承座的端面的同时嵌合固定于装配口,在所述轴承座的端面形成所述突起,并在所述塞子形成所述凹部,并且将所述突起的外表面和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形成为球面状。
并且,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为使一端面作为用于配置杆部的杆口而敞开的有底圆筒状,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形成所述凹部,另一方面,在与所述球部一起从所述杆口压入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的轴承座的外周面,形成所述突起,所述突起的所述压入方向前方的末端部形成为逐渐变细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不考虑轴承座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对准地将轴承座装配于壳体的话,能够使轴承座的至少一个突起与壳体的多个凹部中的某凹部卡合,因此,在球头杆的摇头运动时,轴承座不会发生与球部一起转动的情况,能够正确地发挥对球部的轴承功能。而且,由于不必进行轴承座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对准,因此相应地减少了球接头的组装工时,能够有助于大幅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即使是在突起与凹部间偏移最大的状态下,在突起的一个间隔角内,配置于所述一个间隔角内的多个凹部中的最外侧的凹部的内表面与一个突起的顶点相对,因此能够利用轴承座相对于壳体的装配力强制性地使顶点与最外侧的凹部的内表面相对的一个突起与最外侧的凹部卡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将塞子嵌合固定于壳体主体的装配孔时,即使应卡合的突起与凹部间存在若干偏移,这些突起和凹部也能够通过相对置的球面相互的引导作用而彼此顺畅地卡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将轴承座从杆口压入壳体时,即使应卡合的突起与凹部间存在若干偏移,这些突起和凹部也能够通过所述突起的逐渐变细状末端部的引导作用而彼此顺畅地卡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球接头的纵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6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止防突水注浆锚杆
- 下一篇:电梯井模板施工方法、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