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天然植物提取物稻谷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5870.X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胜;刘子放;吴继军;温靖;李升锋;唐道邦;张岩;刘军;马永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A23B9/26 | 分类号: | A23B9/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天然 植物 提取物 稻谷 防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稻谷防霉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天然植物提取物稻谷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稻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储备粮的主要粮种。我国稻谷年总产量为1.8亿~2.0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5%,其中我国南方地区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湖南、湖北、安徽等南方13省年总产量约1.7亿吨。但是,南方稻谷收获季节平均气温达30℃,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稻谷收获时水分大部分在18%~20%,如遇到阴雨天气,稻谷水分高达24%~35%。另外,稻谷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及无机物等营养物质,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天然培养基。当外部环境条件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时,微生物就会在稻谷中生长、繁殖,甚至可能产生毒素等次级代谢产物,这些都对稻谷的食用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稻谷在种植、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容易感染微生物,尤其是霉菌,它们对稻谷在储藏期间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条件适宜时,它们就会在稻谷上繁殖生长,使稻谷发热发霉,品质劣变,有些甚至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稻谷防霉处理是稻谷储藏不可缺少的环节。
入库新稻谷一般每克样品上有103~104个霉菌孢子,在稻谷入库时如果对霉菌进行杀灭或抑制即可减少霉变的发生。防霉剂能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代谢及生长,其对微生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坏霉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直接杀灭霉菌;二是破坏或抑制细胞内酶的作用,降低酶的活性,抑制霉菌生长。
目前,常用于稻谷的防霉剂主要有双乙酸钠、丙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富马酸及其酯类及复合型防霉剂。但单一组分的防霉剂,无法对所有霉菌起到抑制作用,复合型防霉剂则是由几种具有协同效应的防霉剂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其增效和协同作用可以克服单一组分防霉剂在防霉效力上的局限性,从而扩大抑菌效力和范围,达到防霉的目的。不过,目前复合型防霉剂主要由化学药剂组成,防霉效果虽然好,但是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组成复合型防霉剂是妥当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天然植物提取物稻谷防霉剂。该防霉剂可以通过单独使用或者通过与稻谷贮藏过程中的干燥、控温、控湿和防虫等仓储措施结合一起来控制稻谷的霉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型天然植物提取物稻谷防霉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型天然植物提取物稻谷防霉剂,该天然植物提取物稻谷防霉剂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该天然植物提取物稻谷防霉剂优选由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制成:
所述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提取物中,以总黄酮计,质量百分含量≥40%,且其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单体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12:1;
所述茶叶提取物中,以茶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90.0%;
所述桑叶提取物中,以总多酚计,质量百分含量≥10.0%;
所述陈皮精油中以D-柠檬烯计,质量百分含量≥50%,且D-柠檬烯和β-月桂烯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例为1:0.5~0.6;
所述丁香精油中,以丁香酚计,质量百分含量≥70%;
所述藤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藤茶的新鲜茎叶,在温度35~45℃条件下干燥后得到藤茶干燥原料;将藤茶干燥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得到藤茶提取液,再经喷雾干燥法得到藤茶提取物;所述乙醇提取法中藤茶干燥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乙醇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5~95%,优选体积百分比浓度90%。所述藤茶采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产的藤茶,优选湖南张家界地区春夏季节出产的藤茶。
所述茶叶提取物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得到:采用红茶或乌龙茶作为原料,乙醇浸提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提取液至原体积的30%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萃取2次去掉杂质;将氯仿萃取后余下的水相又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蒸馏回收乙酸乙酯后喷雾干燥余下的水相即得茶叶提取物;所述乙醇浸提使用的乙醇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0~80%,优选体积百分比浓度70%,原料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10~12,浸提温度80~85℃,浸提时间为1小时。所述红茶或乌龙茶优选广东潮汕地区出产的红茶或乌龙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研究发展中心,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8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功率均衡器及其训练
- 下一篇:对等设备运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