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体金金标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5671.9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储晓刚;凌云;梁祎;雍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12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体 金金标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试样的自动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胶体金金标检测仪,可对由胶体金制成的试纸条(三聚氰胺、克伦特罗等)进行相关的定性、定量检测。
背景技术
胶体金试纸条反射式光度计,简称胶体金金标检测仪,能快速准确定量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依照10-100nm之间胶体金颗粒对光的峰值吸收的特性,通过可见光或激光扫描,测量胶体金试纸条上的反射情况,通过微电脑对检测带和质控带的积分比较,计算出免疫结合的胶体金颗粒相对质控带上胶体金颗粒的数量,再由公式计算出被检试剂的浓度。进而实现对胶体金免疫层析反应的动态检测,在大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 GICA )是一种将胶体金标记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和层析分析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固相标记免疫检测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快速,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医学临床检验中得到了较快地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鼠疫、乙肝、寄生虫、心肌损伤、艾滋病等疾病的临床检测。
胶体金在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时会表现出许多特性,特别是吸收光谱特性,在材料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胶体金颗粒吸收光谱特性的研究表明,当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0-100nm之间时,其吸收峰值在510-550nm之间;随着纳米金颗粒粒径的增大,其吸收峰值向红光移东,且吸收峰波长与粒径之间基本上呈线性变化关系,所以大量纳米金颗粒聚集时显示为暗红色。
胶体金是氯金酸的水溶液,其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聚合成特定大小(3nm-80nm)的胶体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分子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是胶体金颗粒在碱性条件下带负电荷的性质,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靠静电作用而牢固结合,因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胶体金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诊断等领域。
尽管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医学临床检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仅以目测法对滴加在金标免疫试纸条上被检物的有无作定性或半定量判断。存在如下缺点:1)测量结果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客观性差;2)不能监测生物反应的动态过程。3)不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目测法易受认为因素干扰已经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胶体金金标检测仪,可以定性、定量的检测试纸条信息,并记录分析数据结果,可打印输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胶体金金标检测仪,所述胶体金金标检测仪包括用于对试纸条进行图像采集的图像采集系统、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中央控制系统和将分析处理的结果打印出来的打印装置,所述图像采集系统和打印装置均连接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上,交互信息。
进一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同时连接多路图像采集系统,多路所述图像采集系统能够将图像信息同时发送给中央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摄像头和灯板,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灯板在摄像头采集图像时提供光源。
进一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通过OpenCV对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T/C线比值,进而得出相应的试剂浓度。
进一步,所述胶体金金标检测仪上还连接有用于人机交互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上设置有能够与外部输入设备相连接的USB扩展板,所述多路图像采集系统通过USB扩展板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体金金标检测仪,多路图像采集系统的设置能够同时对多个试纸信息进行检测,有利于大数据量分析,提高了检测效率;USB扩展板能够与外部输入设备进行连接,可以实现信息录入等通讯,利用中央控制系统对试纸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利用打印设备将处理结果记录在纸上,便于读取和保存;显示屏便于人机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胶体金金标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6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直流通用的交流适配器
- 下一篇: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