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5575.4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雷;王红亮;曹新鑫;胡美华;胡强;李尚升;宿太超;谢国涛;何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C6/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拜耳法赤泥 多孔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它以拜耳法赤泥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的多孔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它包括成孔剂2-7%,质量分数 3%聚乙烯醇水溶液3~15%,余量为以拜耳法赤泥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的基础玻璃;所述的基础玻璃的化学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SiO2 40~55%,Al2O3 5~13%,CaO 20~33%,Fe2O3 5~10%,Na2O 3~12%,B2O3 3~8%,MgO 2~6%,F- 1~4%,其中多孔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10~38MPa,吸水率:2-25%,密度:700-1480Kg/cm3。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玻璃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它包括拜耳法赤泥35-62%,石英15-26%,硼砂5-10%,方解石8-15%,萤石 2-5%,硝酸钠3-7%,锂云母5-12%。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拜耳法赤泥为高钙赤泥,高钙赤泥中CaO的含量为11-16%。
4.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玻璃的原料还包括着色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其加入量为1~4%。
5.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一种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孔剂为碳酸铵和/或碳酸氢铵,粒度小于200目。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成孔剂2-7%,质量分数 3%聚乙烯醇水溶液3~15%,余量为以拜耳法赤泥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的基础玻璃,其中所述的基础玻璃,其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它包括拜耳法赤泥35-70%,石英15-26%,硼砂5-10%,方解石8-15%,萤石2-5%,硝酸钠3-7%,锂云母5-12%,其步骤包括:
1) 混料:按照原料配比,称取拜耳法赤泥,石英,硼砂,方解石,萤石,硝酸钠,锂云母,混合均匀;
2) 基础玻璃的制备: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压实,加热熔化,将熔化好的玻璃液迅速倾入冷水中,得到0-6mm基础玻璃颗粒,干燥;
3) 基础玻璃粉的制备:将干燥的基础玻璃颗粒用球磨机磨成粒度为150~200目的基础玻璃粉,将上述粉料直接送入混合设备中并加入成孔剂,混合均匀;
4) 成型:在基础玻璃粉中加入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造粒,在80-120MPa压力下成型,室温干燥20~28小时,得到生坯;
5) 核化、晶化和成孔:将干燥后的生坯在650-750℃保温0.5~2h完成核化,在800-900℃保温1~3h,完成晶化过程,同时成孔剂分解,形成均匀的气孔,得到坯体;
6) 对微晶化处理后的坯体进行切割、研磨、抛光即为拜耳法赤泥多孔微晶玻璃制品。
7.根据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1步中的混合时间为3-5min。
8.根据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拜耳法赤泥的颗粒大小为80目-120目、石英的颗粒大小为80目-120目、硼砂的颗粒大小为80目-120目、方解石的颗粒大小为80目-120目、萤石的颗粒大小为80目-120目、硝酸钠的颗粒大小为80目-120目,锂云母的颗粒大小为80目-120目。
9.根据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融化的熔制时间为2-3h,熔化温度为1350-1450℃。
10.根据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拜耳法赤泥为高钙赤泥,高钙赤泥中CaO的含量为11-16%;所述的基础玻璃的原料还包括着色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其加入量为1~4%;所述的成孔剂为碳酸铵和/或碳酸氢铵,粒度小于2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5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滤器外罩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 下一篇:新型小型涵道涡扇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