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程机械领域的自动排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5483.6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凤;刘纪权;陈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凤;刘纪权;陈玉华 |
主分类号: | B65H54/30 | 分类号: | B65H5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新沂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工程机械 领域 自动 排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领域的自动排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动式电缆卷筒为力矩电机式、液力耦合式、磁滞式等,力矩电机式电缆卷筒传动性能差;液力耦合式电缆卷筒变矩器工作时,油温升高需要散热,工作效率低;非电动式电缆卷筒为弹力式、重锤式和磁耦合式,弹力式电缆卷筒工作时弹簧易疲劳,使用寿命短,适应电缆截面积35mm2以下的动力电缆和52芯以下的信号电缆;重锤式电缆卷筒,适应电缆截面积25~50mm2电缆,卷绕长度小于100m。作业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自动排线装置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双头排线螺杆旋转运动,实现有序排绳的目的,消除了因钢丝绳缠绕不均而引起的咬绳、压绳等现象,使钢丝绳在卷筒上能够有序排列,达到安全运转;通过更换不同螺距的双头排线螺杆扩大卷线装置的作业范围,提高工作效率,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电动机(1)的输出端安装变速箱(2),变速箱(2)的输出端与链轮A(3)连接,链轮A(3)通过主链条(17)与链轮B(4)相连,链轮B(4)输出端与链轮C(5)相连,链轮C(5)带动安装在轴架(7)上的卷筒(6)转动,链轮C(5)通过小链条(16)与链轮D(9)连接,链轮D(9)带动排线器(8)工作。排线器(8)由导杆A(10)、倒杆B(11)、双头排线螺杆(12)及排线螺母(13)组成,排线螺母(13)安装在双头排线螺杆(12)上以后,再安装在导杆A(10)和导杆B(11)上,双头排线螺杆(12)的一端安装在快换螺杆装置(14)上,然后用快换压板(15)压紧,通过更换不同螺距的双头排线螺杆及根据螺距大小等于电缆直径的原理即可实现对不同规格的电缆进行自动收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机,2.变速箱,3.链轮A,4.链轮B,5.链轮C,6.卷筒,7.轴架,8.排线器,9.链轮D,10.导杆A,11.导杆B,12.双头排线螺杆,13.排线螺母,14.快换螺杆装置,15.快换压板,16.小链轮,17.主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电动机(1)的输出端安装变速箱(2),变速箱(2)的输出端与链轮A(3)连接,链轮A(3)通过主链条(17)与链轮B(4)相连,链轮B(4)输出端与链轮C(5)相连,链轮C(5)带动安装在轴架(7)上的卷筒(6)转动,链轮C(5)通过小链条(16)与链轮D(9)连接,链轮D(9)带动排线器(8)工作。排线器(8)由导杆A(10)、倒杆B(11)、双头排线螺杆(12)及排线螺母(13)组成,排线螺母(13)安装在双头排线螺杆(12)上以后,再安装在导杆A(10)和导杆B(11)上,双头排线螺杆(12)的一端安装在快换螺杆装置(14)上,然后用快换压板(15)压紧,通过更换不同螺距的双头排线螺杆及根据螺距大小等于电缆直径的原理即可实现对不同规格的电缆进行自动收放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凤;刘纪权;陈玉华,未经陈金凤;刘纪权;陈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4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