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制备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25331.6 | 申请日: | 2013-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如伟;叶剑锋;姚德中;姚建标;苏一多;钱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 地址: | 32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红外 光谱分析 技术 制备 银杏叶 提取物 方法 | ||
1.一种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制备银杏叶提取物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银杏叶粉碎、提取、?浓缩、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解析溶剂使用乙醇);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对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中进行取样时,用近红外光谱建立模型,控制乙醇解析过程中有效成分收集的起点与终点,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a.样品的准备
正常生产时,在大孔树脂柱层析工序中采集样品,样品采集多个,每两个采集时间间隔固定;
b.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检测
对步骤a所采集样品中的银杏黄酮和内酯一一利用HPLC法进行准确的含量测定;
银杏黄酮HPLC检测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60nm;
银杏内酯HPLC检测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60nm;
c..建立模型
c1.光谱预处理
在稳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光谱扫描,扫描模式设为“Ratio mode”,每次扫描样品的光谱的同时进行光谱背景的检测,并自动进行光谱背景剔除;
c2.获取近红外光谱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的扫描软件对样品进行光谱采集;操作时,将仪器的液体探头插入烧杯中的溶液中,使液体完全覆盖探头的测样口,采用透射的方式对样品进行扫描;为保证采集光谱的代表性,每个批次的样品采集光谱时,在试剂瓶中3个不同位各采集1张光谱;
采用透射的测样方式,每一张光谱都是100次扫描的平均结果;波长范围从1100 nm到2300 nm,波长增量为2.0 nm;光谱数据为比率模式下采集;
c3 模型的创建
将红外光谱采集的数据导入定量分析软件,利用HPLC法检测得到的含量数据和光谱数据一一对应,创建模型;所有样品都是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在线取样,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分别随机挑选几个样品不参与建模,作为验证集,其他的样品建立数学模型;
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与样品含量数据关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1),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用The Unscrambler定量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光谱和化学值异常值(outlier)分别采用光谱影响值Leverage和化学值误差Residual这两个统计量来检验剔除;经过异常值的剔除进行逐步优化,得到理想的校正模型;
d.模型验证
利用建立好的样品数学模型对预测样品进行预测验证,算出预测偏差;
e.结果分析
将银杏黄酮含量突然升高的点判定为以银杏黄酮作为参考参数时的收集起点,下降至平稳水平的点判定为以银杏黄酮作为参考参数时的收集终点;将银杏内酯含量突然升高的点判定为以银杏内酯作为参考参数时的收集起点,下降至平稳水平的点判定为以银杏内酯作为参考参数时的收集终点,结合两者的变化情况判断银杏提取物一乙醇洗脱过程中的收集起点和终点,主要以考虑银杏黄酮的含量变化为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3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