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中空窗帘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5082.0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2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江;陈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世军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23617 广东省东莞市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中空 窗帘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中空窗帘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使用物品的方便使用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在自动化控制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门帘和窗帘的自动控制当中,人们都希望能实现自动化,即按使用者的意愿,希望门帘或窗帘能即按即停。
希望实现门帘或窗帘的即按即停,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产品当中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采用光电开关的方式:所谓的光电方式主要是指控制系统中检测电机当前所处位置的检测装置,如果其是利用光转电的方式即为之。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红外二极管发出的光在没有被遮挡时,接收管能接收到信号。当位置被遮挡时,接收管无法接收到信号,或反之控制方式来实现检测电机当前是否到达两运动极限点。主控制芯片通过其检测到的相应信号做出对应的控制指令,这样就需要制作一机构来安装光电检测管,所以其在电路处理及机构上都比较复杂,采用此种控制方式,虽能实现即按即停的效果,但缺点也随之显现,即物理结构复杂、电控原理复杂,且维护成本高等。
第二种方式:采用机械开关的方式:机械开关方式是为了避免光电方式所需的复杂安装机构,其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配合微动开关将这一组合机构直接串联在电机回路中,然后通过机构的传动在到达极限位置时将微动开关直接断开,从而使电机到达极限位置时能及时停止动作,但因驱动电机的电流一般都比较大,微动开关在较大电流时突然断开易导致开关触点出现弧烧现象,采用此种控制方式,虽能实现即按即停的效果,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因其是直接串联在电机的控制回路中,使得该机械开关在两级点动作时因电弧影响,从而使开关的寿命变短且电气特性变差。
并且在现有的技术当中,产品的安装方式上同样具有欠缺,现有的产品安装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将整个控制设备做成一个整体,把整个控制设备的整体完全嵌入门框或窗框当中,不言而喻,一旦控制设备发生异常,使用者则需将整个门框或窗框给拆开来,进而更换控制设备,是维护成本变大,且通过市场的回馈可知,在实际使用当中,控制电路故障致使整个控制设备故障的比例占控制设备故障比例的百分之八十多,所以,该安装方式的整体稳定性差。
第二种方式:将电机和电机的控制部分(即控制电路部分)分开来安装,电机直接安装在门框或窗框内,控制电路部分则直接悬挂于门框或窗框之外。采用该安装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占用空间,并且影响门或窗的整体外观,并不能达到使用者当初所希望的方便实用且美观的目的。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比较显著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门窗控制系统中,使门窗控制的原理简单、维护方便、延长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且在安装过程中简单便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嵌入式中空窗帘控制系统,包括窗框本体和窗帘,还包括:控制器、限位开关、动力传动总成,所述动力传动总成安装在窗框本体的顶面,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窗框本体的一个侧边框,所述限位开关安装在门窗的顶部边框,所述控制器和限位开关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动力传动总成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开关上设置有控制线接口和弹片,所述控制线接口用于实现限位开关和所述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弹片用于感应所述窗帘所处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窗框本体的顶部边框设置有开孔,所述动力传动总成安装在所述开孔处。
进一步的,所述窗帘与所述动力传动总成相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总成用以带动所述窗帘,以实现所述窗帘的开与闭。
进一步的,所述窗框本体的一个侧边框设置有开孔,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开孔嵌入所述侧边框内。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处理板、连接针、动力传动总成驱动板、触摸面板、无线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板和动力传动总成驱动板通过所述连接针相连接,所述触摸面板与信号处理板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与信号处理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所述MCU设置在所述信号处理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分压限流电路模块,所述分压限流电路模块设置在信号处理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电源转换模块和动力控制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和动力控制电路模块都设置在所述动力传动总成驱动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世军,未经陈世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