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分段压裂用投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4998.4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姬昊;戴文潮;罗法毅;尹慧博;秦金立;姚辉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分段 压裂用 投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分段压裂施工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分段压裂用投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渗透油气田、页岩气田的生产开发中,由于地层存在多个油藏储层,每个储层需要进行一段或多段开采,因此需要分段压裂施工,采用多级投球式分段压裂施工工艺来打开滑套。在上述工艺过程中,随着压裂级数的增加,需要投放的球的个数也增多。目前,常采用打开井口直接将球投放的方式,较少采用投球装置将球投放。现有的投球装置多为单球投放装置,通常需近距离操作,而施工过程中井口压力很高(至少>40Mpa),威胁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操作人员需要多次往返于井口投球器,以操作投球器开关而释放憋压球,投球过程复杂、不连续且费时费力,并且由于这些投球装置无密封性能,因此投放过程中不能保持井内的压力,只能在无压情况下进行投放。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949457Y公开了一种稠油井多层段分注投球装置,其具有投球勺的结构,将投球器安装在注汽井口上,采用常见的井口连接方式,即连接法兰盘(采油采气井口常用法兰)或直接通过螺纹安装在井口或地面投球管线上(施工中投球管线均留有对应的连接接口),根据油井情况将球装入投球器内。上述投球装置转动投球勺180度即可将球投入井内,但其对投球勺的旋转角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通过在装置外的操作阀杆难以把握装置内投球勺的方位,易出现投球勺旋转不到位,球不能落入井内的情况,并且装置内储藏的球的个数有限。
综上所述,现有的油田施工用投球装置具有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繁琐甚至难于操作以及投球数量有限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油田施工用投球装置的结构复杂、操作过程繁琐甚至难于操作以及投球数量有限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多球投放的投球装置,其具有两侧均设置投球孔的投球器,通过该投球器的往复运动进行交替投球,实现多球投放。上述投球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液压阀控制液缸的往复运动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也可通过手轮驱动控制,为多级投球式滑套的压裂施工提供了保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油田分段压裂用投球装置,其包括投球装置本体6和密封圈7,该密封圈7设置于该投球装置本体6内以实现该本体与其他部件的密封,所述油田分段压裂用投球装置的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投球器5和液缸9,所述投球器5与所述液缸9的推杆相连,通过液压阀控制该液缸9的往复运动以实现所述投球器5在所述投球装置本体6内的往复运动,形成液压驱动投球结构。在本发明的液压驱动投球结构中,所采用的液缸9是常规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执行器之一,所述液压阀是行业中常用的普通液压换向阀,所述液缸9与液压阀的出口之间通过常见液压软管连接,液压阀的进口通过常见液压软管连接到液压泵上,液缸9、液压阀、液压泵及配套管线和附件组成行业中常见简单液压驱动系统,通过液压阀的反复换向实现液缸9的往复运动,从而推动投球器5往复运动,实现连续往复投球动作,投球数量没有限制,操作简单,投球效率高。通过改变所述液压阀与液缸9之间的连接管线长度,使操作人员在远离高压井口处通过操作液压阀,使液缸9运动而推动投球器5运动,实现在距离井口的不同位置控制投球,尤其是远程操控。所述投球器5与投球装置本体6之间采用密封圈7进行密封,能保证注液时井筒内压力不通过投球器5泄露。所述投球器5和所述投球装置本体6均在其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投球孔,将球通过投球装置本体6的投球孔向投球器5投球,投球器5随着驱动液缸9往复运动将球投入到井内,该液缸9通过液缸座8与投球装置本体6相连接。
所述投球器5连有推拉杆4,所述推拉杆4通过锁紧螺母2与旋转手轮1固定以手动控制投球器5在投球装置本体6内的往复运动,通常在液缸失效时,采用手动控制投球,增加了该装置的驱动方式,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所述投球装置本体6内设置推拉杆4的一端外套有螺杆盖3,所述螺杆盖3具有直径大小不等的两个盖端以同时套在所述投球装置本体6和所述推拉杆4外围,以在不影响推拉杆4的往复运动的同时实现所述投球装置本体6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4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动层换热的空气预热器
- 下一篇:一种含钒原料焙烧后熟料氨浸提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