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4254.2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9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应;张荣福;印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3/02;C08L23/28;C08K13/04;C08K13/02;C08K7/14;C08K3/26;C08K3/34;C08K5/5435;C08K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王传林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冲击 改性 聚碳酸酯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塑料,简称PC塑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但是PC塑料的制品的抗冲击性能不佳,这极大地限制了PC塑料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提供上述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聚碳酸酯100份,
碳酸钙纳米粒子10-20份,
偶联剂1-5份,
抗冲击改性剂15-40份,
填充改性剂10-35份。
优选的,所述的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聚碳酸酯100份,
碳酸钙纳米粒子10-20份,
偶联剂1-5份,
抗冲击改性剂20-30份,
填充改性剂20-25份。
进一步的,
所述偶联剂为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抗冲击改性剂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氢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氯化聚乙烯、葵二酸二辛酯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填充改性剂为滑石粉、碳酸钙和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优选的,
所述抗冲击改性剂,由下述组分按重量份组成: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氢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0-60份,
氯化聚乙烯20-40份,
葵二酸二辛酯10-30份。
所述填充改性剂,由下述组分按重量份组成:
滑石粉40-70份,
硅酸钙10-30份,
玻璃纤维10-3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的制备方法:
按配比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熔融混炼、挤出造粒,即获得所述汽车内饰件用抗冲击改性聚碳酸酯塑料。
显然,在本发明中为提高产品的其他性能,还可以适应性地添加其他助剂,如阻燃剂、抗静电剂、着色剂等。
具体的,在本发明中:
碳酸钙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80μm。
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英文名:beta-(3,4-Epoxycyclohexyl)ethyl trimethoxy silane,CAS号:3388-04-3,EINECS号:222-217-1,分子式:C11H22O4Si,分子量:246.3755。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英文名:3-Glycid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CAS NO:2530-83-8,分子式:C9H20O5Si分子量:236.34。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称:MethacryIat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简写为MBS,是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和苯乙烯形成的三元非晶型热塑性共聚物。
氯化聚乙烯,chlorinated polyethylene,CPE,氯的质量百分比一般为25%~45%,无毒无味,具有优良的耐侯性、耐臭氧、耐化学药品及耐老化性能,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阻燃性及着色性能。韧性良好,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分解温度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氏模具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4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