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型汽车自动启停防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4233.0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何达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达江 |
主分类号: | B60R25/04 | 分类号: | B60R25/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25 | 代理人: | 梁国杰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型 汽车 自动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自动启停防盗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燃烧效果最差,最容易生成积碳,排放污染最严重,正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因,也是汽车市区油耗高的主因,如果汽车经常在市区行驶,停车等候时白白烧掉的燃油往往比行驶时消耗的燃油还要多。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经常停停走走,而且是停的时间长,走的距离短,此时如果用转动钥匙来关闭和启动发动机的话会很烦锁,令车辆起步很慢,所以很多车主都选择让发动机怠速空转着等候。现在也有部分汽车配备自动启停系统,由车载电脑根据车主的操作来作出判断是否动作,再发出指令关闭发动机,可重新起步行驶时亦要经过电脑判断,再发出指令来启动发动机,有明显的滞后现象,起步也很慢,而且车主在停车空档后须要一直踩着刹车踏板,大大增加了右脚的劳动强度,所以车主也甚少使用,同样选择关闭系统让发动机怠速空转着等候,令系统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用型的,适合大多数汽车加装的自动启停及防盗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通用型汽车自动启停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别用来控制在汽车运行时需要启停的用电设备的若干第一磁保持继电器、以及分别用来控制汽车发动机启停所需的用电设备的若干第一动合继电器;第一磁保持继电器具有正反两路输入回路和一路输出回路,正反两路输入回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到随动于驻车制动器而转换开闭的双控开关的双输出端,双控开关的公共端接地;设一自复位双路开关与一第二磁保持继电器,自复位双路开关的其中一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到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正向闭合输入回路的输入端,自复位双路开关的另一路与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连接成闭合回路,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入回路并接到电动门锁控制线路;第一动合继电器输入回路的地极与一随动于驻车制动器的解锁按钮而开闭的第一单控开关串联接地,第一动合继电器输入回路的正极与一第二动合继电器输出回路的一端连接,第二动合继电器输出回路的另一端、第二动合继电器输入回路的正极以及第一磁保持继电器正反两路输入回路的公共端均连接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输出端,第二动合继电器输入回路的地极与一随动于离合踏板而开闭的第二单控开关串联接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输入端与钥匙开关的输出电源正极连接;其中用来控制点火马达的第一动合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一端与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点火马达的正极连接,方别用来控制点火器和燃油泵的第一动合继电器的输出回路分别并接到控制点火器和燃油泵的第一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输入端通过一第三动合继电器和一总开关实现与电源正极的通断,其中,第三动合继电器输出回路的一端与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池正极连接,钥匙开关的输出电源正极、总开关、第三动合继电器的输入回路以及地极串接成控制回路。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汽车自动启停防盗系统还包括有电池电量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正极连接到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输出端。
采用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系统利用两组继电器组来分别控制汽车发动机启停所需的用电设备和汽车运行时需要启停的用电设备,汽车发动机启停时需要控制点火马达、点火器以及燃油泵的启停,汽车运行时需要控制点火器、燃油泵、空调压缩机、雨刮器以及左右大灯等相对耗电的用电设备。启停发动机的用电设备由一组第一动合继电器控制,并随着离合踏板和驻车制动器的解锁按钮的操作联动触发。汽车运行时的启停由一组第一磁保持继电器控制,并随着驻车制动器的操作联动触发。自复位双路开关和第二磁保持继电器组成联动开关,控制系统通电,自复位双路开关安装在车内隐蔽处作为防盗开关,第二磁保持继电器响应车门锁控制指令触发系统通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达江,未经何达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4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