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山副井提升机的自动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24130.4 | 申请日: | 2013-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魏学孔;康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1/06 | 分类号: | B66B1/06;B66B1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提升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一种矿山副井提升机的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副井担负着井下废石的提升,运送物料下井,与运送工作人员上下井的多重任务,其中提升运送人员的任务,操车系统在矿山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矿山副井的操车系统是由安全门、摇台、推车机、前阻车器等执行机构来构成,它们之间的动作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动作:安全门开-摇台伸出一前阻开一推车机退一前阻关一摇台收回一安全门关来进行操作。由于矿山副井的提升机关系着材物安全与人员生命的安全,所以要求控制提升机的操车系统要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和控制精确度高。
目前,对提升机的控制操作主要是在井底信号室和井口信号室分别安装打点信号装置,两套装置信号线接到提升机房,操作人员靠观察两种打点信号来对提升机的安全门、摇台等进行操作。这种信号属双打信号,其可靠性低,易发生误动作,无法实现集中控制,严重威胁矿井的提升安全。也不能满足现代化安全、控制精度与快捷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除矸降灰、提高煤质,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矸分装分运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矿山副井提升机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提升机与推车机,所述提升机包括安全门、摇台与设于罐笼内的前阻车器,所述提升机外侧设有检测罐笼到位的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将检测到测罐笼到位的信号分别传送给提升机、PLC控制器,所述提升机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安全门、前阻车器的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还分别与摇台、推车机交互式连接;所述前阻车器的前端设有光电感应器,安全门的出车侧设有光电开关,所述光电感应器与光电开关的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安全门、推车机、前阻车器各设有用于感应其位置状况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第三电磁阀的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摇台轨道两侧各设有一个用于检测罐笼信息的接近开关。
所述提升机由液压泵提供动力。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提升机运行至提升毛石中段,检测开关检测到罐笼到位后,分别向提升机、PLC控制器传送到位信息,同时,提升机将接到罐笼位置信号反馈给PLC控制器;当PLC控制器接收的两个罐笼位置信息一致时,则驱动安全门打开;当安全门开到位,检测安全门开到位的第一电磁阀将信息输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安全门停止打开,并同时驱动安装在出车侧和进车侧两边的摇台伸出去搭接在罐笼上;当设于摇台轨道两边的接近开关都检测到罐笼两侧边沿时,确认摇台已搭接好。安装在前阻车器前面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前阻车器前面有矿车并且安装在出车侧的光电开关检测到出车侧没有空车时,PLC控制器控制打开前阻车器,前阻开到位后,第三电磁阀将信号反馈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推车机向前运行,把装有矿石的车推进罐笼,把空车顶出罐笼;推车机推到位后,第二电磁阀关闭前阻车器,推车机开始倒退,摇台开始收回、安全门关闭。
本自动控制装置按照各操车部件顺序执行下来,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后续环节都不能执行,其可靠性高,避免发生误差,实现集中控制,提高了矿井的提升安全;并且其控制准确性强、操作方便快捷,满足现代化安全、快捷的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中:1-检测开关,2-提升机,3-光电感应器,4-光电开关,5-PLC控制器,6-安全门,7-第一电磁阀,8-摇台,9-接近开关,10-推车机,11-第二电磁阀,12-前阻车器,13-第三电磁阀,14-液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41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