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及其发蓝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23407.1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平;王振基;郭卫强;卢平安;周建明;陈军;周杨;易新平;杨伟杰;王国文;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7/00 | 分类号: | C23F17/00;C21D9/56;C21D1/26;C23C8/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800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连续 退火炉 发蓝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处理装置及其热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及其发蓝工艺,具体为一种立式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及其发蓝工艺。
背景技术
在冷轧钢带酸洗-轧制-连续退火装备中,由于立式连续退火炉充分利用了空间,因此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热处理量大,便于生产管理,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因为钢带在退火工序防止氧化的特性,故立式连续退火炉设计时只考虑设置氮气(N2)、氢气(H2)保护性气体管道,以便向炉内通入保护性气体。在冷轧钢带产品中,一些钢带(冲片)表面出于防锈、绝缘的需要,会进一步发蓝处理,以致在钢带(冲片)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发蓝钢带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五金、电工行业,如捆扎带、建筑用板、五金构件、电机铁芯用硅钢片等。目前钢带(冲片)的发蓝处理是在专用的发蓝设备或退火-发蓝设备中进行,需要增加设备投资。专利文献公开号CN 101082075A“无涂层电工钢退火与发蓝工艺和装置”和公开号CN 101871041A“一种冷轧硅钢片冲片工件连续退火发蓝工艺”对专用退火-发蓝设备的发蓝工艺进行了介绍,这些工艺所存不足之处在于:1)对钢带的深加工产品--冲片二次加热退火+发蓝处理,能耗大;2)工序复杂,生产作业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钢带(冲片)的发蓝处理需要在专用的发蓝设备或退火-发蓝设备中进行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立式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及其发蓝工艺,将发蓝钢带的退火、发蓝二个工序在立式连续退火炉内一次完成,节省了设备投资和后续热处理能耗,并且连续生产的钢带机械性能稳定、表面发蓝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通过下述方案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立式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缓冷段、快冷段,过时效段、终冷段炉膛,各段炉膛上部或下部连通,各段炉膛安装有放散阀和炉气分析仪,下部通过管道与保护气体站连通,其特征在于,设置发蓝介质站,通过介质管道与快冷段、过时效段、终冷段炉膛连通。
所述介质管道中设有调节阀。
一种专用于立式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的发蓝工艺,包括快冷段、过时效段、终冷段,炉内充满3.0%~5.0%的氢气和余量为氮气构成的保护气体,其特征在于,来自发蓝介质站的发蓝介质,通过介质管道通入快冷段和/或过时效段和/或终冷段炉膛,控制调节阀、放散阀的开口度,调节快冷段和/或过时效段和/或终冷段炉膛炉气氧含量在0.03%~1.00%。
所述发蓝介质为空气、氧气、水蒸气或它们的混合气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利用现有的立式连续退火炉,只需增加发蓝装置,不需要设置专用的发蓝设备或退火-发蓝设备,发蓝钢带的退火、发蓝二个工序在立式连续退火炉内一次完成,因而节省了设备投资和后续热处理能耗;
2、避免钢带或钢带的深加工产品--冲片二次加热,在快冷段、过时效段或终冷段炉膛通入发蓝介质,调控快冷段、过时效段或终冷段炉内气氛,利用钢带退火快冷结束后的带温及退火工序在过时效段本身所需要的电加热保温系统,实施钢带发蓝,不增加能耗;
3、连续大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性能稳定,表面发蓝效果好。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式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带,2、放散阀,3、炉气分析仪,4、调节阀,5、流量阀,6、发蓝介质站,7、保护气体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立式连续退火炉发蓝装置及其发蓝工艺,包括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缓冷段、快冷段,过时效段、终冷段炉膛,各段炉膛上部或下部连通,炉内充满3.0%~5.0%的氢气和余量为氮气构成的保护气体,各段炉膛顶部安装有放散阀2和管道连接炉气分析仪3,下部设有管道与保护气体站7连通。设置发蓝介质站6,通过介质管道与快冷段、过时效段、终冷段炉膛连通,控制调节阀4、放散阀2的开口度,调节快冷段和/或过时效段和/或终冷段炉膛炉气氧含量在0.03%~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按键结构
- 下一篇:一种PVC压延膜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