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洁装置和成像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23083.1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21/00 | 分类号: | G03G21/00;G03G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钱亚卓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洁 装置 成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洁成像设备或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装置,以及包括该清洁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用于诸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一类成像设备的一些清洁装置包括用于清洁图像承载部件或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刮刀(清洁部件)。
例如,在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设备中,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部件)上,然后从该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片材上。转印时,少量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上。利用上述清洁刮刀除去残留在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以下称为残留调色剂)。
在采用清洁刮刀的清洁装置中,需要把该清洁刮刀压靠感光鼓。然而,在清洁刮刀的压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生清洁刮刀卷曲或者残留调色剂由于清洁不良而被漏过的问题。
因此,提出这样一种构造,其中,压缩螺旋弹簧设在清洁刮刀的背面上,且利用该压缩螺旋弹簧的压力把清洁刮刀的压力恒定地施加给感光鼓(日本专利特开No.2001-228775(专利文献1))。
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当利用压缩螺旋弹簧给清洁刮刀加压时,该压缩螺旋弹簧需要由某单元定位。作为定位单元,可考虑一种把压缩螺旋弹簧压配合到通常采用的定位凸台中的构造。此情况下,在压缩螺旋弹簧和定位凸台经由压配合彼此接合的部分内,压缩螺旋弹簧不产生任何压力。因此,不能获得所需的压力。另外,在定位部件不设在清洁刮刀侧而设在容器侧的情况下,弹簧加压位置随着刮刀的姿势而发生变化。因而,难以稳定地施加压力。
发明内容
在利用压缩弹簧给被可摇动支持的清洁刮刀加压的清洁装置中,希望提供一种可抑制压力变化的清洁装置和成像设备,此压力变化是由于加压位置依据刮刀的摇动位置不恒定导致的。
为解决以上问题,依据本发明的清洁装置和成像设备具有以下代表性构造。该清洁装置包括:刮刀,所述刮刀抵接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并除去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残留的调色剂;支持部件,所述支持部件支持所述刮刀;清洁容器,所述清洁容器可摇动地支持所述支持部件;加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被压缩以给所述支持部件加压;以及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设在所述支持部件上、被设置成以留有预定间隙的方式与所述加压部件相对、允许所述加压部件在与所述加压部件的压缩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以及限制所述加压部件的移动以使得所述加压部件在与所述压缩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不超过预定量。该成像设备包括: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以及清洁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清洁装置。
由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构造图。
图2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图。
图3A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洁刮刀和清洁刮刀保持板的构造图。图3B是表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清洁刮刀保持板、压缩螺旋弹簧和定位凸台的关系的视图。
图4是表示清洁刮刀的压力与感光鼓的反作用力的关系的视图。
图5A是表示清洁刮刀的加压状态的视图。图5B是表示清洁刮刀的压力和反作用力的状态的视图。
图6是依据第二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清洁装置和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图2是依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以利用曝光装置13Y至13K依据图像信息对表面已利用充电装置12Y至12K均匀充电的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11Y至11K进行曝光的方式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4Y至14K采用各色调色剂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显影后的各色调色剂图像经由初次转印辊35Y至35K初次转印,同时叠加在中间转印带(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31上。中间转印带31可转动地悬挂在二次转印内辊32、驱动辊33和张紧辊34上。利用清洁装置15Y至15K回收初次转印后些微残留于感光鼓11上的残留调色剂以备下次成像。
另一方面,收纳在盒61至64中的片材S利用拾取辊71至74给送,并利用传送辊75和一对对齐辊76经由传送路径81传送至二次转印部。二次转印部是关于初次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内辊32与二次转印外辊41之间经由中间转印带31的压合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屏输入/输出设备技术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