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融接枝改性K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2932.1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9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韦良强;朱永军;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F287/00 | 分类号: | C08F287/00;C08L5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接枝 改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科学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K胶是苯乙烯和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其主要特性是兼有高透明性和良好的抗冲击性、密度小、着色力强,加工性能优异、无毒性,广泛用于冰箱制造、电器仪表盘,与其它材料(如GPPS、SAN、SMA、PP、HIPS等)掺混改性等领域。但是,K胶极性较差与其它聚合物共混是相容性差,影响产品力学性能。因此,通过对K胶进行化学改性提高K胶与其它聚合物相容性非常重要。常用的提高聚合物极性进而提高与其它聚合物共混时相容性的方法是对聚合物进行接枝改性,但是目前对K胶进行接枝改性的研究还比很少,对K胶进行熔融接枝改性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融接枝改性K胶及其制备方法,它接枝率高、成本低廉、且环保性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熔融接枝改性K胶,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100份K胶,1~5份改性剂、1~5份苯乙烯以及占总质量0.1~0.5%的引发剂。。
所述的改性剂为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苯乙烯是接枝共单体。
所述的引发剂为异丙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或2,5-二甲基-2,5-(2-乙基己酰基过氧)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熔融接枝改性K胶的制备方法,按上述的重量分数,取K胶、改性剂、苯乙烯及引发剂,将它们混合均匀;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后获得成品。
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为挤出温度为210~220℃,挤出机转速为275~300rpm。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K胶进行改性,不但可以提高改性后的K胶与其他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而且将经过改性K胶与GPPS、SAN、HIPS等其他聚合物共混后,可以制备耐冲击、透光率高的合金材料,能够克服市场上通用的透明树脂的透明性和耐冲击不能兼备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发明材料来源广泛,易于获取,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熔融接枝改性K胶,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100份K胶,1份醋酸乙烯酯、1份接枝共单体苯乙烯以及1份异丙苯过氧化氢。
所述的改性剂为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熔融接枝改性K胶的制备方法,按上述的重量分数,取K胶、改性剂、苯乙烯及引发剂,将它们混合均匀;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挤出温度为210~220℃,螺杆转速为275~300r/min;挤出后进行造粒即获得成品。
实施例2:熔融接枝改性K胶,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100份K胶,1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份马来酸酐、2份接枝共单体苯乙烯以及占总质量0.l%的叔丁基过氧化氢。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熔融接枝改性K胶,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100份K胶,2份醋酸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1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份接枝共单体苯乙烯以及占总质量0.1%的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熔融接枝改性K胶,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100份K胶,2份醋酸乙烯酯、2份马来酸酐、4份接枝共单体苯乙烯以及占总质量0.1%的2,5-二甲基-2,5-(2-乙基己酰基过氧)。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上述四个实施例中的引发剂含量均为占总质量的0.1%。各性能测试如下:
用酸碱自动滴定仪测试接枝率;
熔融指数按GB/T 3682-2000进行测试,测试温度为200度,负荷为5公斤,预热时间为5min。
表1实施例1-4配方及性能测试:
由上表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采用本发明设计的方法能将接枝单体成功的接枝K胶,且接枝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贵州省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