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2510.4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2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完济;金载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热交换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10月5号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11092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所述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通过与工作流体的热交换以冷凝制冷剂。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冷凝并液化已在压缩机内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快速地膨胀已在冷凝器内冷凝并液化的制冷剂的膨胀阀,蒸发已在膨胀阀内膨胀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等。
在此,在空气调节系统中使用的制冷剂通过使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相互连接的空气调节管道而移动。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相关技术的空气调节系统中,在空气调节管道内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为了防止这些噪声和振动,已经使用了在管道上安装消声器的方法,但是其布局会变得复杂并且增加了成本。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减少在空气调节管道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的优点。相应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以减少由于移动制冷剂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本发明的不同方面提供了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空气调节管道互相连接,并设置在循环制冷剂的空气调节系统内的压缩机和膨胀阀之间,制冷剂在所述空气调节系统内循环,所述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单元、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噪声减少单元,所述热交换器单元由在内部的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交替地形成,其中通过经过第一流动路径的制冷剂和经过第二流动路径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而冷凝制冷剂;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形成在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之上,使制冷剂和工作流体分别流入其内部,并且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中的每一个都通过对应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而形成在热交换器单元的另一侧之上,并相互连接到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以排放经过热交换器单元的工作流体和制冷剂;并且所述噪声减少单元通过对应第一入口而设置在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上,以减少在由压缩机供应的制冷剂移动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入口。
噪声减少单元可以包括覆盖单元、互连孔、分隔墙和消声孔,在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所述覆盖单元具有的一端从对应第一入口的位置安装为覆盖第一入口的上部,并且所述覆盖单元具有的另一端从第一入口沿对角线的方向朝向热交换器单元的转角部安装另一端,以在其与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之间形成制冷剂移动路径;所述互连孔形成在覆盖单元的另一端使得制冷剂流入制冷剂移动路径;所述分隔墙在制冷剂移动路径内侧的两侧沿着覆盖部分的纵向方向朝向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形成突出,以在内部的两侧形成分离的空间;所述消声孔形成在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和分隔墙的一端之间,以使制冷剂移动路径和空间互相连接。
消声孔可以沿分隔墙的纵向方向而形成,使得经过制冷剂移动路径的制冷剂流入空间内。
消声孔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分隔墙和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之间沿分隔墙的纵向方向的间隔相等的多个孔。
本发明的各个明面提供了在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中的噪声减少单元,所述噪声减少单元可以包括覆盖板、互连孔、分隔墙和消声孔,所述覆盖板安装在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并且形成为从对应第一入口的位置朝向热交换器单元的转角部突出,以在突出物中形成制冷剂移动路径;所述互连孔从第一入口的对侧形成在突出物上,使得制冷剂流入制冷剂移动路径;所述分隔墙形成为在制冷剂移动路径内侧的两侧朝向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突出,以在制冷剂移动路径的内部的两侧形成分离的空间;并且所述消声孔形成在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和分隔墙的一端之间,以使制冷剂移动路径和空间互相连接。
在此,覆盖板可以通过对应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而形成分别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互相连接的孔,并且形成或被形成与板相同的外观,使得可以在热交换器单元的一侧堆叠覆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包括石墨烯沟道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