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暗骨架节能砌块墙体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21991.7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胜;孙雷;张顺轲;王宏斌;段旭胜;王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B2/52;E04B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架 节能 砌块 墙体 | ||
g、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建筑墙体,以适应墙体材料改革和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农业、工业废料,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建筑能耗,充分发挥建筑材料性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二、背景技术
随着墙体改革的深入进行,粘土砖逐渐退出建筑市场。混凝土空心砌块作为墙体主要材料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结构形式单一、建筑质量差、劳动生产率与机械率低、技术含量低、保温隔热性能差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展系统研究,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我国现有住宅的节能性能与安全性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建设抗震节能一体化建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完成建筑面积总和。中国既有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均属于高耗能建筑。由于我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单位面积采暖耗能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我国国土70%以上属于抗震设防区,汶川和玉树地震充分暴露了住宅安全的严峻形势。混凝土空心砌块作为一种新的材料逐渐替代粘土砖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结构形势简单,施工质量差,安全形势堪忧。
因此,系统研发一种能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提高房屋节能率和安全性能,缩短施工周期,适合大规模推广的墙体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竖向承载能力高及节能性能优异的砌块墙体,包括混凝土空心砌块、圈梁空心砌块、暗骨架、保温材料。
其主要设计内容为:
(1)、暗骨架节能砌块墙体由加密间距的芯柱和水平条带构成的钢筋混凝土骨架约束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组合而成。为满足工程对墙体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抗剪承载力的不同要求,可设计不同间距的竖向骨架和水平骨架,以考虑芯柱对墙体竖向承载能力提高作用和水平条带对抗震性能增强作用。
(2)、加密间距的水平条带-芯柱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暗骨架能较好的约束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使组合墙体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和抗侧刚度。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骨架能较好与砌块墙体协同工作;在大震作用下,形成多道抗震防线:先允许墙体进入屈服阶段,然后由加密间距的水平条带-芯柱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暗骨架支撑整体结构,保证结构大震不倒。
(3)、将保温材料分别置于混凝土空心砌块、圈梁空心砌块的保温隔层中,降低因灌注混凝土引起的热桥效应,提高住宅建筑的节能保温性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显著提高施工建造效率,减少建筑能耗,充分发挥建筑材料性能,提高墙体结构的抗震安全性,社会效益显著。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暗骨架节能砌块墙体立体示意图。
图中1、2、3是水平条带;4、5、6是芯柱;7是混凝土空心砌块;8保温隔层,9是圈梁空心砌块,10是暗骨架节能砌块墙体。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首先进行水平条带(1、2、3)和芯柱(4、5、6)的设计,确定水平条带(1、2、3)之间间距和芯柱(4、5、6)之间间距,以考虑钢筋混凝土芯柱(4、5、6)对墙体竖向承载能力的提高作用和水平条带(1、2、3)对抗震承载能力的提高作用。然后根据设计在芯柱底部预埋竖向插筋,砌筑混凝土空心砌块(7),同时在保温隔层(8)中放置保温材料,用砂浆找平之后再进行上部混凝土空心砌块(7)的砌筑,同理继续在保温隔层(8)中放置保温材料。根据事先设计,墙体砌筑到一定高度后,隔一定间距灌注流动性混凝土,对灌注混凝土进行振捣形成芯柱(4、5、6);墙体砌筑到一定高度后砌筑圈梁空心砌块(9),将事先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嵌入圈梁空心砌块(9)的空腔中,将保温材料置于保温隔层中,构成水平条带(1、2、3)。由水平骨架和竖向骨架组成的暗骨架内嵌于砌块墙体中形成暗骨架节能砌块墙体(10),增强墙体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抗震安全性能。
本发明施工方法简便、显著提高施工建造效率、增强墙体保温隔热性能、提升墙体的抗震安全性能,社会效益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