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大钢板单元的组装设备和长大钢板单元的移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1820.4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成行;土屋忠明;中西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2B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大 钢板 单元 组装 设备 移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港湾沿岸或海岸等水浅的海域等地方筑造护岸或填筑地的长大钢板单元的组装设备和长大钢板单元的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单元是用于防止海域的潮流或波浪侵蚀、破坏护岸或填筑地的构造物。在护岸或填筑地的外周部,例如将多个筒状的钢板单元筑进或设置到地基中,而且钢板单元之间用钢板电弧互相连接,这些钢板单元和钢板电弧的内部填充沙土等填充材料。
在此,长大钢板单元是指外径超过15~50m,高度例如超过大约20~40m的筒形大型结构体。
这些长大钢板单元首先将多个轧制钢板焊接成平板状的长大钢板,然后将这些长大钢板弯曲加工成圆弧形状从而形成单元块,最终通过将这些单元块的平行于轴心方向的边缘部互相焊接,从而组装成圆筒形。
现有这些单元块的组装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以组装部为中心的外周部,沿放射方向设置曲面形成台,该曲面形成台以弯曲凹状支承长大钢板,在曲面形成台上放置长大钢板形成弯曲面之后,以组装部的外周附近为支点将这些曲面形成台立起来,将弯曲状钢板的边缘部互相对接并连接从而加工成圆筒形。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告公报特公平01-25842号(图1)
然而,在现有结构中,以组装部为中心向四个方向以放射状扩展设置曲面形成台,因此在组装例如直径为30m、高度为40m的长大钢板单元时,至少要在四个方向上占用110m以上的用地,因此存在组装越大型长大钢板单元需要占用越广阔的用地的问题。
此外,在这种长大钢板单元直立姿势下焊接并组装时,利用起重船将每一个钢板单元吊起、拖航,并输送到安放现场。或将多个钢板单元装到输送用船上,再输送到安放现场。但是,为了缩短起重船或输送用船的使用时间、减少输送成本,需要将钢板单元从组装台移动到单元临时放置处临时放置。此时,保持钢板单元形状的同时吊起钢板单元是最为理想的,但如果使用大型起重船或超大型起重机等,则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而且,作为移动桥梁等大型重物的现有移动装置,铺设有多根轨条,并且设置有多个支承大型重物下端部的带环状辊的移动台。而且,利用轨条的移动端部上设置的绞车通过绳缆连接移动台,并利用绞车卷起绳体并牵引移动台,从而使大型重物沿着轨条移动。
如果长大钢板单元采用上述现有的移动装置,在一根轨条上至少将两台移动台利用绳缆连接设置并使其移动,但由于长大钢板单元的径向的弹性和惯性力,移动中的移动台之间的距离不能保持均等,因此有可能发生圆筒形状变形导致钢板单元结构部分或连接部分变形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狭窄的组装场地有效地组装长大钢板单元的长大钢板单元的组装设备以及移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一方式的长大钢板单元的组装设备将断面为圆弧形的多个单元块的平行于轴向的两侧边缘部互相连接,形成圆筒形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组装场地的周边部设置有多个面板临时放置台,所述面板临时放置台分别将一块所述单元块以倒伏姿势临时放置,在所述组装场地的大致中央部至少设置有一对组装台,所述组装台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组装台和所述面板临时放置台之间的间隔为能使立起所述单元块的起重车在悬吊所述单元块的状态下通过的距离,从一对所述组装台朝向互相分离的相对方向设置有多个单元临时放置处,从各组装台到所述单元临时放置处铺设有多根直线轨条,多根所述直线轨条至少与连接组装台的中心和单元临时放置处的中心的直线平行,而且所述直线轨条设置有使钢板单元移动的单元移动装置,所述起重车至少包括第一起重车、第二起重车和第三起重车,所述第一起重车与所述第二起重车协作将最初的单元块从倒伏姿势立起来之后,输送到所述组装台上,并保持单元块直到组装结束,所述第二起重车和所述第三起重车互相协作将剩余的单元块从倒伏姿势立起来之后,由第二起重车或第三起重车依次输送到组装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