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瓶盖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20724.8 | 申请日: | 2013-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4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林雄伟;林冠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雄伟;林冠彣 |
| 主分类号: | B65D55/16 | 分类号: | B65D55/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瓶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瓶盖结构,详而言之是关于一种可与瓶体定位结合而不易脱离的瓶盖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瓶盖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案号第M424311号,『防滑瓶盖』,其是一种防滑瓶盖,包含有:一瓶或罐主体及一瓶或罐盖,其中,该瓶或罐盖的外周面上得预设有一以上的凹槽,一以上的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体积大于该凹槽的容积,且该弹性组件得以置入、套入、嵌入或植入至该凹槽,并使得该弹性组件得以突出于该瓶或罐盖的外周面,据此,人们得以据住该瓶或罐主体及该瓶或罐盖的弹性组件处,以该弹性组件产生止滑作用,而使其易于被旋开,本发明得带来许多方便,也可以做为特定企业的产品识别标记。
然而,该种现有的瓶盖虽可提供封闭瓶主体开口的效用,但瓶盖却容易因使用者不慎持取而掉落地面,除造成瓶盖脏污而需清洗外,若在室外时,瓶盖掉落地面会滚动到下水沟或凹陷处,致使难以捞取得回,必须另寻他物封闭瓶口,又或者干脆将瓶体抛弃另购新瓶体,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及浪费,且瓶盖掉落地面时若遭他物不慎踩上、压上而变形时,等同瓶盖已不能顺利盖合瓶口甚至需要丢弃等,这都属现有瓶盖极为不便之处,因而本发明人认有必要加以改良,应研发一款可与瓶体定位结合而不易脱离的瓶盖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瓶盖与瓶体非固定结合关系,而容易掉落脏污,或者遗失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瓶盖结构,其使帽盖与瓶体定位结合不易受力脱离。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瓶盖结构包括一帽盖、一连结肋及一卡抵部,其中该连结肋于帽盖底端向下延伸,并于连结肋侧端往侧方延伸该卡抵部,借此帽盖可与瓶体的瓶颈结合,以闭合瓶颈的开口,而连结肋、卡抵部位于瓶体内,且卡抵部对应连结肋所围合的水平面积大于瓶颈的截面积,使帽盖与瓶体定位结合不易受力脱离。
本发明该卡抵部一端与连结肋结合,另一端逐渐向上斜伸,使卡抵部呈斜向倒勾状,故当帽盖往上脱离瓶颈时,卡抵部抵于瓶体内壁且不易受力相对连结肋向下弯曲,据以使卡抵部可更为抵抗帽盖相对瓶颈脱离的方向。
本发明该帽盖、连结肋及卡抵部是一体连结以增加结构强度,并使卡抵部不会因帽盖与瓶颈的反复脱离动作,让卡抵部与瓶体内壁抵压而弯曲、磨擦断裂。
本发明该帽盖底端至卡抵部的垂直距离大于瓶颈长度,借以使帽盖与瓶颈锁合时,卡抵部在瓶体内则与瓶颈底端具有相当距离,而不会干涉帽盖与瓶颈的脱离动作,待帽盖与瓶颈脱离后,卡抵部始抵住瓶体内壁,防止帽盖与瓶体脱离。
本发明该卡抵部由至少三个条状的侧支肋所构成,借由该条状的侧支肋已能有效提供固定帽盖与瓶体之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使帽盖与瓶体定位结合不易受力脱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各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瓶体结合的剖视图。
图3、图4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帽盖
11连结肋
12卡抵部
121侧支肋
2瓶体
21瓶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瓶盖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是本发明的主实施例,包括一帽盖1、一连结肋11及一卡抵部12(本实施例该卡抵部12由至少三个条状的侧支肋121所构成),其中:
该连结肋11于帽盖1底端向下延伸,并于连结肋11侧端往侧方延伸该卡抵部12,如图1、图2所示(包含瓶体2,该瓶体2上端设瓶颈21,该帽盖1可与瓶颈21螺设锁合),该帽盖1为圆柱状,底端内凹适当空间,而连结肋11由帽盖1底端往下延伸,卡抵部12(侧支肋121)则由连结肋11底端往侧边呈散射状延伸,且该卡抵部12(侧支肋121)一端与连结肋11结合,另一端逐渐向上斜伸,使卡抵部12(侧支肋121)呈斜向倒勾状,另外该帽盖1、连结肋11及卡抵部12(侧支肋121)是一体连结以增加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雄伟;林冠彣,未经林雄伟;林冠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井废弃物中重金属的捕捉和掩蔽系统
- 下一篇:桉树木地板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