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爬楼轮椅的变形步行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0292.0 | 申请日: | 201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2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魏巍;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5/10 | 分类号: | A61G5/10;A61G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椅 变形 步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轮,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适用于爬楼轮椅的变形步行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只能实现半自动爬楼,必须由他人帮助才能完成动作并保证安全,而且机构较为复杂,价格昂贵。
轮椅是年老体弱者以及下肢伤残者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但是普通轮椅不具备攀登楼梯和跨越路障的功能,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世界上爬楼梯轮椅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内外现有的爬楼梯装置和专利种类众多,不同的爬楼梯装置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各有利弊。按照爬楼梯装置爬楼执行机构的类型,主要可归结为轮组式、履带式和多足式三类。
轮组式的爬楼梯轮椅特点是每个轮组依照星形轮的方式进行运动:平地行驶时,各小轮绕各自轴线自转;爬楼梯时,各小轮一起绕中心轴公转。爬楼梯装置按照所使用的轮组对数可分为单轮组式和双轮组式。轮组式爬楼装置与其他构型的装置相比,质量轻便,运动灵活,在无障碍环境下具有较好的行动性能。但是上下楼梯时该类型装置重心起伏较大,会使乘坐者感到不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适应座椅(或轮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爬楼轮椅的变形步行轮,该步行轮采用类三角形变径模式来实现轮子变形到达座椅调平;轮盘采用模块化的重构零件自组装;在液压驱动组件与轮盘组件的组合下,步行轮在运动过程中将轮子重心的阶跃性运动转化为较为平缓的运动,从而实现越障。本发明的步行轮能够实现在楼梯上平缓前进,达到通过人力、液压设备或者电机辅助完成轮椅爬楼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种爬楼轮椅的变形步行轮,其包括有一个轮毂组件(1)、六个结构相同的轮盘组件和六个结构相同的液压驱动组件;轮毂组件(1)的装配采用台阶销钉来完成连接;轮盘组件的装配采用圆柱销钉来完成连接;
第一轮盘组件(21)上的第一轮圈(211)的静轮圈端安装在第一轮盘组件(21)的静接头单元上,第一轮盘组件(21)上的第一轮圈(211)的动轮圈端安装在第六轮盘组件(26)的动接头单元上;
第二轮盘组件(22)上的第二轮圈(221)的静轮圈端安装在第二轮盘组件(22)的静接头单元上,第二轮盘组件(22)上的第二轮圈(221) 的动轮圈端安装在第一轮盘组件(21)的动接头单元上;
第三轮盘组件(23)上的第三轮圈(231)的静轮圈端安装在第三轮盘组件(23)的静接头单元上,第三轮盘组件(23)上的第三轮圈(231)的动轮圈端安装在第二轮盘组件(22)的动接头单元上;
第四轮盘组件(24)上的第四轮圈(241)的静轮圈端安装在第四轮盘组件(24)的静接头单元上,第四轮盘组件(24)上的第四轮圈(241)的动轮圈端安装在第三轮盘组件(23)的动接头单元上;
第五轮盘组件(25)上的第五轮圈(251)的静轮圈端安装在第五轮盘组件(25)的静接头单元上,第五轮盘组件(25)上的第五轮圈(251)的动轮圈端安装在第第四轮盘组件(24)的动接头单元上;
第六轮盘组件(26)上的第六轮圈(261)的静轮圈端安装在第六轮盘组件(26)的静接头单元上,第六轮盘组件(26)上的第六轮圈(261)的动轮圈端安装在第五轮盘组件(25)的动接头单元上;
第一液压驱动组件(31)通过第一作动器(31A)提供的力使得套筒(313)在伸缩杆(312)上滑动,伸缩杆(312)的伸长与缩短将传递至第一轮盘组件(21)上,通过第一轮盘组件(21)上的第一轮圈(211)在第六轮盘组件(26)上的滑动实现轮径的变化,从而实现爬楼轮椅的前拉后蹬的爬楼效果;同理可得:第二液压驱动组件(32)通过第二作动器提供的力使得第二轮盘组件(22)上的第二轮圈(221)在第一轮盘组件(21)上的滑动;第三液压驱动组件(33)通过第三作动器提供的力使得第三轮盘组件(23)上的第三轮圈(231)在第二轮盘组件(22)上的滑动;第四液压驱动组件(34)通过第四作动器提供的力使得第四轮盘组件(24)上的第四轮圈(241)在第三轮盘组件(23)上的滑动;第五液压驱动组件(35)通过第五作动器提供的力使得第五轮盘组件(25)上的第五轮圈(251)在第四轮盘组件(24)上的滑动;第六液压驱动组件(36)通过第六作动器提供的力使得第六轮盘组件(26)上的第六轮圈(261)在第五轮盘组件(25)上的滑动。
轮毂组件(1)包括有U形卡槽内圈(11)、第一连接圈(12)、第二连接圈(13)、上压板(14)和下压板(15);第一连接圈(12)与第二连接圈(13)的结构相同;上压板(14)与下压板的结构相同(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料台架的传动轴装配结构
- 下一篇:电机驱动桥用主减速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