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及索塔表面裂缝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0164.6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庭;杜子学;武维;刘朝涛;宋军;郑丹;蓝章礼;刘思孟;杨建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G01N21/88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表面 裂缝 方法 | ||
1.一种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包括索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塔(1)上部设置有上导向滑轮组(2),所述索塔(1)下部设置有下导向滑轮组(3),下导向滑轮组(3)下方的索塔(1)表面固定有动力装置(4);上导向滑轮组(2)、下导向滑轮组(3)和动力装置(4)三者之间布置有传动缆(6),传动缆(6)首尾相接形成闭环,闭环上部通过上导向滑轮组(2)导向,闭环中部通过下导向滑轮组(3)导向,闭环下部套接在动力装置(4)的驱动轮上,传动缆(6)在动力装置(4)的传动作用下在上导向滑轮组(2)、下导向滑轮组(3)和动力装置(4)三者间循环运动;闭环上靠近索塔(1)表面一侧的传动缆(6)中部的缆身与一支承架(5)固定连接,支承架(5)的垂向位置位于上导向滑轮组(2)和下导向滑轮组(3)之间,支承架(5)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导向滑轮组,闭环上远离索塔(1)表面一侧的传动缆(6)缆身通过导向滑轮导向;所述支承架(5)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走行轮,走行轮与索塔(1)表面接触;支承架(5)上设置有检测维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滑轮组(2)由支架(2-1)、导向轮(2-2)和压紧轮(2-3)组成;导向轮(2-2)和压紧轮(2-3)设置于支架(2-1)上,支架(2-1)与索塔(1)表面固定连接;传动缆(6)套接在导向轮(2-2)的轮缘上,压紧轮(2-3)靠近导向轮(2-2)设置,压紧轮(2-3)使传动缆(6)紧贴导向轮(2-2)的轮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向滑轮组(3)由定位架(3-1)、导向滑轮(3-2)和限位轮(3-3)组成;导向滑轮(3-2)和限位轮(3-3)设置于定位架(3-1)上,定位架(3-1)与索塔(1)表面固定连接;闭环上靠近索塔(1)表面一侧的传动缆(6)的内侧与导向滑轮(3-2)的轮缘接触,闭环上远离索塔(1)表面一侧的传动缆(6)的外侧与限位轮(3-3)的轮缘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轮组由内导向轮(5-1)和外导向轮(5-2)组成,内导向轮(5-1)和外导向轮(5-2)邻近设置,传动缆(6)置于内导向轮(5-1)和外导向轮(5-2)之间的间隙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滑轮组(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导向滑轮组(2)的位置沿支承架(5)的垂向对称线对称设置;下导向滑轮组(3)的数量和位置与上导向滑轮组(2)一一对应;动力装置(4)上的驱动轮的数量和位置与上导向滑轮组(2)一一对应;支承架(5)上的导向滑轮组的数量和位置与上导向滑轮组(2)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5)形状为U形,U形的支承架(5)将索塔(1)外壁环抱,多个走行轮沿U形延伸方向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链条传动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传动检测维护装置在水平面内沿索塔(1)周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维护装置为视频采集装置、涂料喷涂装置中的一种或两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轮由连接架(7)和两个轮子(8)组成;连接架(7)中部与支承架(5)转动连接,连接架(7)两端形成杠杆结构,两个轮子(8)分别设置于连接架(7)的两端。
10.一种索塔表面裂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硬件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索塔,以及搭载在自检测装置上的视频采集装置,链条传动机构传动视频采集装置在水平面内沿索塔(1)周向运动;该方法包括:1)驱动自检测装置沿索塔(1)轴向运动,当自检测装置运动至一定高度后,将自检测装置驻停,
2)传动视频采集装置在水平面内运动,对该高度处索塔(1)的周向表面进行图象采集;图象采集的同时,按时序将采集到的图象连续编号;
3)该高度处索塔(1)的周向表面图象采集完成后,返回步骤1),继续对下一高度位置处索塔(1)的周向表面进行图象采集;
4)当自检测装置运动范围内的索塔(1)表面图象采集都完成后,将采集到的图象输出至计算机,由人工对采集到的图象进行识别,以甄别索塔(1)表面是否存在裂缝;对甄别出的裂缝的轨迹和尺寸以图象化手段进行标记;
5)当完成了所有图象的甄别后,按步骤2)中的编号将图象拼接、还原为完整的索塔表面图,根据索塔表面图制订处治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1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