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钒磁铁精矿提钒冶炼FeV80钒铁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0162.7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雨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B22F9/08;C22B7/04;C22C27/02;C22C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磁铁 精矿 冶炼 fev80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合金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利用钒磁铁精矿提钒冶炼FeV80钒铁的工艺。
背景技术
钒铁主要用作炼钢的合金添加剂。钢中加入钒铁之后,可以显著提高钢的硬度、强度、耐磨度、延展性等物理特性,应用广泛。钒铁分为FeV40、FeV50、FeV80牌号,其中FeV80钒铁需求量逐年增大。冶炼钒铁方法一般都是由钒渣直接冶炼钒铁,不同的生产厂家根据不同的钒渣成分含量,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是从钒磁铁矿或高钒铁炉渣中提取钒的工艺是将钒磁铁矿粉或高钒铁炉渣烧结、先冶炼含钒生铁再吹炼成钒渣,对钒渣进行提钒处理得到五氧化二钒,再将五氧化二钒和铝反应自身放热来完成钒铁生产。而提钒多采用的是酸性铵盐沉钒工艺,但是此工艺的沉钒废水中含有大量NH4+、V5+、Cr6+等有害离子,导致废水氨氮、COD、重金属等多项指标不合格,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恶劣的生产环境严重损害着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沉钒废水的无公害处理,很大程度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通常钒磁铁矿成分为(Fe2+、Fe3+、V2O3、含V2O5在5%以下。是含钒的磁铁矿亚种,性质与磁铁矿相似。
2008年1月16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l01104891A,提供了一种从钒的低含量溶液中制取钒铁的方法,该方法先将溶液的pH值调节至5-6,然后加入二价的铁离子,再调节溶液的pH为7-8.5,生成沉淀,调整沉淀中钒和铁的比例,在沉淀中加入铝粒和石灰,混合均匀,放入感应炉中升温反应生产不同的钒铁。在该方法中,因为在酸性溶液中部分Fe2+会氧化为Fe3+同时部分VO3-会还原为四价钒氧基离子VO2+,所以生成的沉淀物是组成不固定的混合物,其中有Fe(VO3)2、Fe(VO3)3、VO2·xH2O和Fe(OH)2等。由于该方法所得到的钒酸铁中钒和铁的高低价的氧化物共存,所以该方法难以稳定的进行生产。此外,由于该方法所得到的钒酸铁沉淀物中V/Fe摩尔比为1:1,所以这种钒酸铁沉淀物一般用来生产钒含量在50%以下的钒铁,且还原剂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缺乏经济性,从而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工艺中的环境污染和高成本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钒磁铁精矿提钒冶炼FeV80钒铁的工艺,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钒重量百分比在70%-80%的钒铁合金。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钒磁铁精矿提钒冶炼FeV80钒铁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钒磁铁精矿与NaCO3混合投入电炉中,NaCO3的投入量按钒磁铁精矿中含钒重量的1.8倍计;加热至1500℃-1800℃,熔炼3小时后倒入铁水包内,当温度降到1250℃时向熔体中吹入富氧空气,撇出含钒浮渣;
②将铁水包内熔融的铁水倒入铁水中间包;由铁水中间包将熔融的铁水送入非氧化性气氛中的气雾化系统,在气雾化系统中,熔融的铁水进入喷嘴,雾化器对熔融的铁水喷粉,喷粉冷却,落入雾化室下侧的集料器,经送料管进出为铁粉;将铁粉加入过量的浓度为1M稀硫酸溶解,得到硫酸亚铁和稀硫酸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双氧水,直到硫酸亚铁溶液由淡绿色变为黄色为止,得到硫酸铁溶液;
③把步骤①所撇出含钒浮渣经冷却、磨碎成粉,通过水浸将钒浮渣中可溶物溶解到水中获得钒酸钠溶液,历经2-4小时沉淀,取上清液为钒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将钒溶液加热至50-60℃,调节pH值至5-6;将硫酸铁溶液按比例导入钒溶液中,以形成钒元素和铁元素摩尔比为3:1的混合溶液;加热该混合溶液至沸腾,反应至少45min,得到钒酸铁沉淀物;
④将沉淀有钒酸铁的溶液静置30min,排出上清液;采用板框压滤机,来洗涤并过滤钒酸铁沉淀物,然后将钒酸铁在300℃干燥1h,使得干燥后的钒酸铁中H2O的含量小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雨,未经张春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1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