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声光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0149.1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4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超;申向伟;陈华志;令狐梅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33 | 分类号: | G02F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光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光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声光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声光开关装置包括驱动电源1、电声换能器2、声光介质3以及平面反射镜4。
驱动电源1输出的射频功率信号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输入至电声换能器2,由电声换能器2将射频功率信号转换成超声波,最终超声波施加于声光介质3中形成折射率光栅31,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至该折射率光栅时31,分别形成1级衍射光和0级光,该1级衍射光直接输出,该0级光达到平面反射镜4,经平面反射镜4反射后输出,最终1级衍射光和0级光从垂直方向耦合输出。
采用上述方案的声光开关装置,体积一般较大,整体不够紧凑,不利于系统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声光开关装置,能够实现1级衍射光和0级光的同向输出,能够使装置结构紧凑,便于系统集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声光开关装置,包括:驱动电源、声光器件以及至少一个平行棱镜;声光器件包括阻抗匹配网络、电声换能器以及声光介质;其中,驱动电源输出射频功率信号经阻抗匹配网络后施加于电声换能器上,电声换能器将射频功率信号转换成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声光介质并在声光介质上形成折射率光栅;平行棱镜位于声光介质一侧,并与声光介质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并且,外部光源产生的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至折射率光栅形成1级衍射光和0级光,1级衍射光和0级光分别到达平行棱镜的不同位置,最终1级衍射光从平行棱镜的第一端口输出,0级光从平行棱镜的第二端口输出,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互间隔并位于平行棱镜的同侧。
其中,1级衍射光到达平行棱镜的第一位置并形成第一光斑,0级光到达平行棱镜的第二位置并形成第二光斑,第一光斑和第二光斑半径相同;其中,平行棱镜与声光介质相隔一定距离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L为平行棱镜与声光介质之间的距离,d为第一光斑的半径,为0级光与1级衍射光的分离角。
其中,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为入射至折射率光栅的光线的波长,为超声波的频率,为超声波的速度。
其中,第一光斑的半径d大于等于0.1mm,范围为0.5°-5°。
其中,平行棱镜包括依次衔接并形成框形的入射面、出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1级衍射光到达入射面后光路不变直接从出射面的第一端口射出,0级光到达入射面后到达平行棱镜的第一反射面,0级光经第一反射面的全反射后到达第二反射面,并经第二反射面全反射后最终从出射面的第二端口射出。
其中,入射面和出射面平行,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平行,并且至少在平行棱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上镀制有光学增透膜。
其中,平行棱镜的入射面与第一反射面成45°夹角。
其中,平行棱镜的高度范围为5-30毫米。
其中,外部光源为激光发生器,激光发生器产生激光。
其中,声光开关装置包括另一平行棱镜;另一平行棱镜设置于声光介质另一侧并与声光介质间隔一定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在声光介质上形成有折射率光栅的一面设置平行棱镜,光线入射至折射率光栅形成1级衍射光和0级光,该1级衍射光和0级光到达平行棱镜后,经过该平行棱镜的光学作用后,均从该平行棱镜的同侧输出,能够实现1级衍射光和0级光的同向耦合输出,能够实现1×2声光开关的功能,并且能够使声光装置结构更紧凑,便于系统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声光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声光开关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声光开关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声光开关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0级光在平行棱镜中的光路示意图。本发明声光开关装置实施方式包括:驱动电源11、声光器件以及至少一个平行棱镜15,其中,平行棱镜15可以解释为平行四边形棱镜。本发明实施方式以平行棱镜15数目为1个进行举例说明。
其中,声光器件包括阻抗匹配网络12、电声换能器13以及声光介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1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