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话录音报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9784.8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7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江雪;田伟;王坤;于波;朱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鲁菁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话 录音 报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应用软件方法,特别是一种通话录音报警方法,当然,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固定电话、其他类型的手持通讯器等。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通讯工具,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移动通讯终端如智能手机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相应的间谍行为也迅速泛滥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用户的通话内容进行录音,从而窃取用户的隐私、商业秘密。
通话录音是指智能终端设备在通话的过程中,录音器被启动并录取了通话内容。通话录音通常在目标终端上没有任何状态变化,用户无法识别,容易造成用户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话录音报警方法,能够有效监测到手机的通话录音行为,并对用户进行报警,并将不法行为记录日志,避免通话录音行为给用户造成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话录音报警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注册广播步骤:预先注册电话响铃广播接收器、电话接通广播接收器和电话挂断广播接收器;
通话判断步骤:判断用户对通话的处理情况,判断用户有无接听;
录音检测判断步骤:检测录音器开启的情况;
报警提醒步骤:通过电话的人机交互系统对用户进行通话录音电话报警提醒。
作为优选,在报警提醒步骤之后还有记录报警日志步骤:将报警信息保存在电话内,并建立通话录音电话黑名单。
作为优选,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a)注册有能够接收到响铃消息的电话响铃广播接收器、能够接收到接通消息的电话接通广播接收器和能够接收到挂断消息的电话挂断广播接收器;
b)电话接收到呼叫来电;
c)如果用户设置成静音模式,则进行屏幕显示;如果用户未设置成静音模式,则在屏幕显示的同时,还进行响铃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d)用户接通电话;
e)进入延迟时间T1,所述T1为1s~3s;
f)判断通话是否结束,若通话已结束,则结束,电话挂断;若通话未结束,则进入g)步骤;
g)判断录音器是否开启,若录音器未开启,则进入e)步骤;若录音器已开启,则进入h)步骤;
h)判断是否由用户自己开启录音器,若是由用户自己开启录音器,则进入e)步骤,若不是由用户自己开启录音器,则进入i)步骤;
i)接到h)步骤中的信号,开启通话录音报警;
j)在接到i)步骤中的通话录音报警之后,记录报警日志,将报警信息保存在电话内,并建立通话录音电话黑名单;
k)在完成j)步骤记录报警日志之后,挂断电话,结束。
作为优选,所述e)步骤中,T1为2s。
作为优选,所述j)步骤中电话黑名单的来电将自行被截除,用户可根据需要将移除黑名单上的号码。
作为优选,所述人机交互系统采用用户界面、灯光、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首先对手机注册电话响铃广播接收器、电话接通广播接收器、电话挂断广播接收器,手机隐私宝能够及时接收到电话响铃、接通、挂断信息,在用户接收来电之后,由手机隐私宝检测手机录音器是否开启,并检测是否由用户本人开启,如果不是由本人开启的,则进行通话录音报警,并建立通话录音黑名单,防止用户的手机被录音,保护用户的隐私、商业秘密不受偷盗。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通话录音报警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通话录音报警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注册广播步骤:预先注册电话响铃广播接收器、电话接通广播接收器和电话挂断广播接收器;
通话判断步骤:判断用户对通话的处理情况,判断用户有无接听;
录音检测判断步骤:检测录音器开启的情况;
所述报警提醒步骤:通过电话的人机交互系统对用户进行通话录音电话报警提醒。
在报警提醒步骤之后还有记录报警日志步骤:将报警信息保存在电话内,并建立通话录音电话黑名单。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a)注册有能够接收到响铃消息的电话响铃广播接收器、能够接收到接通消息的电话接通广播接收器和能够接收到挂断消息的电话挂断广播接收器;
b)电话接收到呼叫来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设备
- 下一篇:一种热双金属片过载脱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