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9429.0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9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博;陈勇;罗大国;郝建亭;孙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F16H37/12;F16D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变速器 离合器 执行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合器的执行机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螺杆、螺母及齿轮齿条传动装置的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机械式自动变速箱离合器执行机构多采用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但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因存在啮合摩擦损失,故其传动效率一般只有5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执行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变速箱离合器执行机构传动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执行机构,包括:
离合器电机;
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离合器电机连接并被所述离合器电机驱动;
拨叉轴,所述拨叉轴与离合器拨叉固定连接;
传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母、齿轮和齿条;其中,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能够沿着所述螺杆移动,所述齿轮与所述拨叉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母上;
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配合,所述齿条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叉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离合器拨叉连接有分离轴承。
优选地,所述螺杆连接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分布于所述螺母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螺母内壁设有滚珠,所述螺母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螺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齿轮为直齿圆柱齿轮。
优选地,所述齿轮与所述拨叉轴套接。
优选地,所述齿轮与所述拨叉轴一体成形。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用传动机构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蜗轮,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母、齿轮和齿条;其中,螺母沿着螺杆移动,摩擦力较小;齿轮齿条相配合,其传动效率高、寿命长。通过本发明的传动机构,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蜗轮蜗杆而致的传动效率低的问题。
2)本发明的螺母通过滚珠与所述螺杆连接,从而进一步减小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本发明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机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如下:
100-离合器电机;
200-螺杆,201-第一支撑轴承,202-第二支撑轴承;
300-拨叉轴,301-离合器拨叉,302-分离轴承;
401-螺母,402-齿轮,403-齿条。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执行机构,包括:
离合器电机100;
螺杆200,所述螺杆200与所述离合器电机100连接并被其驱动;
拨叉轴300,所述拨叉轴300与离合器拨叉301固定连接;
传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母401、齿轮402和齿条403;其中,所述螺母401与所述螺杆200螺纹连接并能够沿着所述螺杆200移动,所述齿轮402与所述拨叉轴300固定连接,所述齿条403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母401上;
所述齿条403与所述齿轮402相配合,所述齿条403驱动所述齿轮40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叉轴300转动。
本发明用传动机构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蜗轮,转动机构包括螺母401、齿轮402和齿条403;其中,螺母401沿着螺杆200移动,摩擦力较小;齿轮402齿条403相配合,其传动效率高、寿命长。通过本发明的传动机构,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蜗轮蜗杆而致的传动效率低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机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机构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离合器拨叉301连接有分离轴承302,所述离合器拨叉301用于控制所述分离轴承302。
如图2所示,所述齿条403沿着所述螺杆200的方向延伸,所述齿条403跟随所述螺母401沿着螺杆200移动,从而使所述齿条403带动所述齿轮402以拨叉轴300为中心转动。
所述螺杆200连接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分布于所述螺母401的两侧,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承由第一支撑轴承201和第二支撑轴承20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4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