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BD接口保护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19352.7 | 申请日: | 2013-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7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均;邓芳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bd 接口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诊断接口(OBD)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最熟悉、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它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设计与生产也越来越多的采用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这一方面使汽车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性能更加的优越,操作更加方便灵活。
现有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通过诊断接口电路和汽车内部ECU(电控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如图1所示。在电源上电的过程中,电源及各单元电路在瞬态情况下,用于选通汽车诊断接口开关电路单元的开关状态不确定,开关会出现瞬间短路,在一定条件下会烧毁接口电路,或烧毁ECU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BD接口保护结构,以避免上电瞬态开关短路而烧毁接口电路或ECU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OBD接口保护结构,该接口包括16个引脚,其中16引脚为电源接入端,4、5引脚为接地端,第4、5引脚的插针长度大于16引脚的插针长度,第16引脚的插针长度大于其余引脚插针长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4、5引脚插针长度为8.8~9.2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16引脚插针长度为8.0~8.3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1、2、3、6、7、8、9、10、11、12、13、14及15引脚插针长度为7.4~7.6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OBD接口保护结构,通过将该接口中第4、5引脚的插针长度设为最长,第16引脚的插针长度次之,其余引脚插针长度最短,以保证系统先上电;从而防止上电瞬态开关短路而烧毁接口电路或ECU电路,提高了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维修员在汽车维修时出现对汽车二次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诊断接口原理框图。
图2为汽车诊断接口引脚示意图。
图3为汽车诊断接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2所示,OBD接口用于提供汽车与诊断等设备的连接,该接口共有16个引脚,其中16引脚为电源接入端,4、5引脚接地。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7引脚脚为K线,15引脚为L线,2、10引脚用作J1850接口,6、14引脚用作CAN通讯接口。
图3中,4、5引脚的插针长度大于16引脚的插针长度;
16引脚的插针长度大于1、2、3、6、7、8、9、10、11、12、13、14、15引脚插针长度。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4、5引脚插针长度为8.8~9.2mm。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16引脚插针长度为8.0~8.3mm。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其余引脚插针长度为7.4~7.6mm。
实现原理:
车载诊断设备插入OBD接口时,先与4、5引脚接触导通,车载诊断设备与汽车先共地,保证两者电压平衡。
由于16脚次长,当车载诊断设备与汽车OBD接口的16引脚接触瞬间,有图1可知,此时电路导通,汽车向车载诊断设备供电,车载诊断设备开始工作,对接口电路进行初始化。使接口电路初始化为安全状态,避免接口电路上电瞬态开关短路至地,避免烧毁接口电路或汽车ECU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OBD接口保护结构,通过将该接口中第4、5引脚的插针长度设为最长,第16引脚的插针长度次之,其余引脚插针长度最短,以保证系统先上电;从而防止上电瞬态开关短路而烧毁接口电路或ECU电路,提高了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维修员在汽车维修时出现对汽车二次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