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控粒径的银粉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9351.2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镱夫;张瑞东;董寰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宋莉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 粒径 银粉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粉合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控粒径的银粉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微细银粉为导电胶的主要固体成分,而导电胶的应用范围涵盖厚膜应用、太阳能电池、感测器、RFID天线及固态发光材料等。熟知的银粉的制造方法主要有液相还原法、喷雾法、光还原法及热分解法等,其中以液相还原法为一般工业化的使用方法。
液相还原法主要由含有银离子的溶液,在添加保护剂或分散剂的条件下,与还原剂进行适当的混合,以还原析出银粒子。熟知的常用还原剂主要为联胺(水合肼)及甲醛等物质,然而,使用上述还原剂所获得的银粉,经常发生聚集的现象,以致无法获得高分散性及高振实密度的银粉。
因此,1990年代之后已有专利提出以混合亚硫酸铵及对苯二酚溶液作为还原剂,如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特开平8-92612所公开的“银粉的制造方法”及特开2001-107101所公开的“高分散性球状银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两者在添加上述还原剂之后,成功地制得高分散性的银粉。
然而,上述方法虽可制造出高分散性的银粉,却无法适应性地调控银粉粒径大小,故难以满足现今多样性的应用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创新且具进步性的可调控粒径的银粉合成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控粒径的银粉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硝酸银水溶液;(b)以氨水调整该硝酸银水溶液的pH值,并使该硝酸银水溶液转换成氨银络合物水溶液;(c)添加粒径调整剂于该氨银络合物水溶液中,该粒径调整剂选自如下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及碱性调和剂;以及(d)将还原溶液倾倒入具有该粒径调整剂的该氨银络合物水溶液中,使其还原析出银粒子。
本发明利用表面活性剂及碱性调和剂作为粒径调整剂,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增大银粉粒径,而添加碱性调和剂则可缩小银粉粒径。因此,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可依不同需求调控银粉粒径。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优选实施方案,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可调控粒径的银粉合成方法流程图;
图2显示发明例1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3显示发明例2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4显示比较例1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5显示比较例2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6显示比较例3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7显示比较例4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8显示比较例5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9显示发明例3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10显示发明例4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11显示比较例6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图12显示比较例7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及
图13显示比较例8的银粉的电子显微镜影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可调控粒径的银粉合成方法流程图。请参阅图1的步骤S11,提供硝酸银水溶液。在本实施方案中,该硝酸银水溶液的制备方式选自如下的一种:将硝酸银粉末溶解于纯水后再以纯水稀释;及将银锭溶解于硝酸后再以纯水稀释。优选地,该硝酸银水溶液中的硝酸银浓度为50至200g/L。
请参阅步骤S12,以氨水调整该硝酸银水溶液的pH值,并使该硝酸银水溶液转换成氨银络合物水溶液。在本实施方案中,该氨水的添加量为该硝酸银水溶液体积的10%至100%。
请参阅步骤S13,添加粒径调整剂于该氨银络合物水溶液中,该粒径调整剂选自如下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及碱性调和剂。在本实施方案中,表面活性剂用以增大银粉粒径,而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为三乙醇胺,其与该硝酸银水溶液中的硝酸银的质量比不大于0.5。碱性调和剂用以缩小银粉粒径,而优选的碱性调和剂为氢氧化钠,其与该硝酸银水溶液中的硝酸银的质量比不大于0.3。
请参阅步骤S14,将还原溶液倾倒入具有该粒径调整剂的该氨银络合物水溶液中,使其还原析出银粒子。在本实施方案中,该还原溶液是以对苯二酚溶解于纯水配制而成,且优选地,该硝酸银水溶液中的硝酸银与该还原溶液中的对苯二酚的质量比为1至5。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合成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0至6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LED光源模块
- 下一篇: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