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产生富氧分子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18638.3 | 申请日: | 2013-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郑士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士丰 |
| 主分类号: | C02F1/68 | 分类号: | C02F1/68;C02F1/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分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一种可产生富氧分子水装置,尤指一种可提高水分子穿透力,并将高氢、高氧等包裹于内,以进入细胞中,有效达到去除细胞自由基及提高细胞活力等作用的可产生富氧分子水装置。
背景技术
自由基是指带有一个单独不成对的电子的原子、分子或者离子,它们可在人体任何部位产生,为了保持安定,必须寻找人体内的电子中和,而造成人体内细胞膜、蛋白质、核酸等的破坏,使过氧化脂堆积,随之人体有用的功能逐渐消失。此种自由基连锁反应会加速人体老化,以及增加癌症等疾病的发病几率。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约占成人体重的60-70%。在人体内,无论是食物的消化吸收、体内垃圾的排出、细胞的化学反应还是体温的调节等等各种运动和活动,都需要水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水用化学式表示为两个氢一个氧组合而成,水通过电解后可以将带正电的氢离子和带负点的氧离子分离,同时将水中带正电的钙、钾、镁、钠等氧离子汇集到阴极处成为碱性氧化水,以及将水中带负电的氯、磷酸、硫酸、硝酸等阳性离子汇集到阳极处成为酸性氧化水。引用碱性氧化水,利用该碱性氧化水中含有的氢离子与人体内的自由基结合作用,以期达到降低自由基的作用。
但是,有证据表明,长期饮用碱性氧化水,人体内碱性过多,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并带来诸多其他的疾病。因此,长期饮用电解水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碱性氧化水内的氢离子很容易挥发,若不及时饮用,碱性氧化水内的氢离子会消失,所以市售的瓶装电解水内往往不含氢离子,所以大量使用不仅不会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及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为其高碱性而致人体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水分子穿透力,并将高氢、高氧等包裹于内,以进入细胞中,有效达到去除细胞自由基及提高细胞活力作用的可产生富氧分子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产生富氧分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依次通过连通的容器桶,所述容器桶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放端,在容器桶的中部为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富氧发生装置;
所述富氧发生装置包若干括柱状发生装置和粒状发生装置;所有的柱状发生装置和粒状发生装置依次排列在空腔内;
所述封闭端内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通孔,封闭端上相对于通孔设置有结合部;
所述开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段,开放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盖,套盖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段,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相互配合;所述套盖的端部设置有若干通孔,并且套盖上相对于通孔设置有结合部。
进一步地说:
所述柱状发生装置包括有若干根富氧发生柱,所有的富氧发生柱紧密排列束合成组,并且束合成组富氧发生柱与空腔内壁相配合;所述富氧发生柱之间相互平行排列,并且富氧发生柱内设置有贯孔。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富氧发生柱为三角形柱状体、四边形柱状体、五边形柱状体或者六边形柱状体。
所述富氧发生柱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三氧化二锆30-50%、氧化镧1-4%、氧化镁15-21%、氧化铁18-23%、氧化钯0.1-0.3%、黏土16-25%以及其他微量元素0.6-0.9%。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粒状发生装置包括若干个富氧发生粒,富氧发生粒设置在相邻柱状发生装置之间的空腔内;所述富氧发生粒为圆形颗粒或者三角形颗粒。
所述富氧发生粒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三氧化二锆30-50%、氧化镧1-4%、氧化镁15-21%、氧化铁18-23%、氧化钯0.1-0.3%、黏土16-25%以及其他微量元素0.6-0.9%。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富氧发生柱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三氧化二锆40%、氧化镧2%、氧化镁17%、氧化铁20%、氧化钯0.2%、黏土20%以及其他微量元素0.8%。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富氧发生粒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三氧化二锆40%、氧化镧2%、氧化镁17%、氧化铁20%、氧化钯0.2%、黏土20%以及其他微量元素0.8%。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呈多边形的富氧发生粒和富氧发生柱与水分子多次反复冲击与切割后,将水分子结构改变成微粒状,即可提高水分子的穿透力,使得水分子更容易的进入细胞内,以利于细胞的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士丰,未经郑士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