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削加工中心的后卡盘冷却液收集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18391.5 | 申请日: | 2013-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3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吕宰旼 | 申请(专利权)人: |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黄纶伟 |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削 加工 中心 卡盘 冷却液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削加工中心的后卡盘冷却液收集器,更详细地讲,涉及具有双卡盘的车削加工中心的用于进行后卡盘操作确认和保养维修的后盖中的车削加工中心的后卡盘冷却液收集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车削加工中心(Turning Center)的情况下,在对如长管那样的工件进行加工时,在不能支撑工件时,为了迎合用户的便利,如图1至图3所示,应用具有前卡盘(front chuck)1和后卡盘(rear chuck)2的双卡盘(Twin Chuck)来维持工件的同心并牢牢地固定。
此时,工件从后卡盘2插入而固定。
另外,冷却液(Coolant)从前卡盘1跟随工件而向后卡盘2流动,向旋转的后卡盘2周边飞散。
在如上所述利用双卡盘来进行切削加工时,为了防止后卡盘2侧的冷却液(coolant)的飞散,阻断碎片等加工异物,回收飞散的冷却液,形成有排出口6,该排出口6是包围后卡盘2的圆筒形状的结构,在下部具有能够使冷却液排出的过滤器。
另外,在整面具有用于后卡盘2的维修和保养的、一侧开放的外盖3,为了连接上述后盖4和外盖3而使用支架8来固定。
但是,在利用作为抬起并移动小型货物的装置的起重机(hoist)来组装卡盘时,由于与卡盘固定结合的外盖3,不能进行单独作业,因此在作业时必须需要两人以上,相比于单独作业时需要两人以上作业,作业时间增加,使用四个支架8将后卡盘2固定在外盖3上,因此对于为了保养和维修而进行分解时也存在困难。
在上述后盖4的开放的部分上,在车削加工中心的外盖3上形成有使用轨道的推拉形式的前门5。
此时,为了接近前卡盘1和后卡盘2而构成为具有轨道7的推拉形式的前门5的结构,从而不仅冷却液沿着上述轨道7而泄漏,而且由于复杂的结构,存在在对前卡盘1和后卡盘2进行保养维修时必须卸掉外盖3和后盖4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车削加工中心的后卡盘冷却液收集器所具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组装前卡盘和后卡盘时,分别具备各个盖而使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利用起重机(hoist)的单独组装而缩短作业时间,形成开闭形式的门来防止冷却液的泄漏现象。
另外,其目的在于,简化后卡盘与前卡盘之间的结合结构。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车削加工中心的后卡盘冷却液收集器的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其在一侧的内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主轴;后卡盘,其在上述主框架的另一侧与主轴连接而旋转;后盖,其一侧与上述主框架连接并包围上述后卡盘;前门,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后盖的一侧,以防止冷却液的泄漏;以及后窗,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后盖的另一侧。
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框架与上述后盖之间具备多个连接棒,使上述主框架和上述后盖结合。
更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连接棒与后盖之间具备支架,使上述连接棒和上述后盖结合。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盖与上述前门之间、上述后盖与上述后窗之间以及上述后盖与上述支架之间具备封装层(packing),以泄漏防止并使组装性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车削加工中心的后卡盘冷却液收集器,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分别独立形成主框架和后卡盘的盖,从而在连接主框架和后盖时,使结构简化,能够进行单独组装而改善组装性,通过形成于上述后盖上的开闭形式的前门,改善了冷却液的泄漏现象。
另外,在需要对后卡盘进行保养和维修时,不分解后卡盘也能够方便地实现接近。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安装有以往车削加工中心的外盖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在位于图1的外盖内侧的后卡盘上安装后盖的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以往车削加工中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安装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后盖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剖视图。
图7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削加工中心的结构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2:后卡盘
10:主框架 12:框架板
14:框架盖 16:主轴
17:带 18:滑轮
20:后盖 22:排出口
24:支架 25:连接棒
26:圆盘形盘 28:后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未经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3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搬运机器人
- 下一篇: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