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测睡眠脑电波的装置及其监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17650.2 | 申请日: | 2013-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0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乔丹洋;丘琴秀;曾海涵;吴俊英;林平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丹洋;丘琴秀;曾海涵;吴俊英 |
| 主分类号: | A61B5/0476 | 分类号: | A61B5/0476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睡眠 脑电波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睡眠脑电波的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面对日常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各种压力,人们的精神状态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而睡眠又是缓解并且调节精神的最好方式,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睡眠状态以及睡眠质量。
目前市面上针对睡眠质量监测的辅助产品和研究平台还非常匮乏,日常家用的自我睡眠监测还是困难重重,一般家庭无法实现睡眠自我监测,而大医院的睡眠EIE检测仪仅能对有重度精神性睡眠疾病的人做诊断治疗目的的使用,由于其昂贵的使用成本而无法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人们日常使用的监测睡眠脑电波的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测睡眠脑电波的装置,
它包括枕头、无线终端和网络服务器,所述枕头用于采集人体脑电波数据,其包括枕头本体、头带、Mindset脑电波提取分析仪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枕头本体为U型状,在枕头本体中部设有与人体脑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头带两端分别与枕头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Mindset脑电波提取分析仪与第一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并设置于头带的中部;
所述无线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无线终端内的信息,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存储模块内的信息,所述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无线信息传递,所述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传输模块的信息。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监测睡眠脑电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集人体脑电波:
由Mindset脑电波提取分析仪采集人体脑电波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将该脑电波数据传送至无线终端的接收模块;
设置于无线终端内的控制模块将接收模块所接收到的脑电波数据转化成10进制格式的脑电波数值δ,并由设置在无线终端内的无线通讯模块将该脑电波数值δ传送至网络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将其所接收到的脑电波数值δ转化成具体的脑电波曲线图,并将该脑电波曲线图回传至无线终端并存储于设置在该无线终端内的存储模块中;
所述存储模块通过所述无线终端内设置的显示模块输出脑电波曲线图。
该方法还包括,采集睡眠周边环境参数:
由单片机控制附件传感器采集睡眠周边环境参数数据并将该环境参数数据输出至第二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将环境参数数据传送至网络终端;
所述网络终端将环境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成环境参数曲线图,并将该环境参数曲线图传输至所述无线终端的存储模块中。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枕头中部凹槽的设计可起到对人体脑部固定的作用,从而对人体脑部与头带之间起到间接固定;枕头U型状结构方便人睡眠翻身侧卧时不会影响到脑电波监测组件对脑电波的监测,头带上的脑电波提取分析仪和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分别对人脑电波数据进行采集和数据传递,通过网络服务器对人体脑电波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存储于无线终端上,方便提供给自已或医生进行查阅。
对于本发明所述的枕头,使用者只需将头带拉伸佩带在额头上,将头部枕在凹槽处,Mindset脑电波提取分析仪自动对人脑电波进行采集,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定时将信号传递出去,通过无线终端对人体脑电波进行监测和收集整理。当人在睡眠发生呼吸停顿等类似的突发情况时,无线终端的控制模块结合人体脑电波的波动情况和人体睡眠环境参数变化做出判断,并命令报警装置发出报警,及时唤醒睡眠者,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监测睡眠脑电波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枕头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枕头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1、枕头本体;2、头带;3、Mindset脑电波提取分析仪;4、第一无线传输模块;5、凹槽;6、侧部;7、底部;8、耳机;9、长度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丹洋;丘琴秀;曾海涵;吴俊英,未经乔丹洋;丘琴秀;曾海涵;吴俊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橱柜门上的门铰
- 下一篇:用于发动机盖的分体压合式铰链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