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感应传感器用的铠装电缆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7580.0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5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徐玲;张祖力;赵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06;H01B7/17;H01B1/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梁展湖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传感 器用 电缆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铠装电缆,具体涉及电磁感应传感器用的铠装电缆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铠装电缆是由不同的导体材料装在有绝缘材料的金属套管中,被加工成可弯曲的坚实组合体。铠装电缆主要用于工作中可承受一定机械外力场合的信号传输,按照芯线形状的不同,铠装电缆通常分为两种,即钢丝铠装和钢带铠装。钢丝铠装电缆常用于承受一定挤压力而不受拉力的场合,如土壤直埋敷设;钢带铠装电缆主要敷设于既有一定的挤压力又要承受拉力的场合,如水中、垂直竖井中等。
现有的电磁感应传感器用铠装电缆被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厂商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磁感应传感器的发展。而采用常规的铠装电缆制作电磁感应传感器,结果根本不能检测到信号,这主要是因为常规铠装电缆和电磁感应传感器用铠装电缆相比,具有如下不足:1、常规铠装电缆芯线电阻值不能满足电磁感应传感器用铠装电缆的要求;2、常规铠装电缆芯线的均匀性较低,不能达到电磁感应传感器用铠装电缆的要求;3、常规铠装电缆芯线的复现性较差;4、常规铠装电缆外套管材料会产生磁屏蔽,从而影响电磁感应传感器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干扰性能强,检测灵敏度高,在高温等恶劣环境下能确保连续高灵敏检测的电磁感应传感器用铠装电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产品统一性好的电磁感应传感器用铠装电缆的制造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磁感应传感器用的铠装电缆,包括外套管和位于外套管内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且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铠装电缆还包括填充在外套管内的绝缘粉。
进一步地,所述初级线圈采用电阻温度系数为1.13×10-3/℃~1.25×10-3/℃,电阻率为0.266μΩ.m~0.275μΩ.m的材料制成;所述次级线圈采用电阻温度系数为1.03×10-3/℃~1.16×10-3/℃,电阻率为0.688μΩ.m~0.755μΩ.m的材料制成。初级线圈采用Alumel材料,次级线圈采用Chromel材料。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
所述绝缘粉为电熔级氧化镁,该电熔级氧化镁中氧化镁的纯度≥99.5%,杂质Fe,Ca和Mn的含量分别为:Fe≤0.007%,Ca≤0.12%,Mn≤0.003%。
电磁感应传感器用的铠装电缆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直径为1.55~1.62mm的Alumel材料作为初级线圈,直径为1.55~1.62mm的Chromel材料作为次级线圈,将该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校直擦拭干净待用;取直径为11.8~12.2mm,厚度为0.57~0.62mm的316L不锈钢外套管擦拭干净待用;将氧化镁瓷柱在2100℃烧结1小时后,随炉冷却待用,所述氧化镁瓷柱的直径为8.1~8.3mm,该氧化镁瓷柱中具有两个通孔,该通孔的直径为1.6~2.1mm;初级线圈、次级线圈、氧化镁瓷柱和316L不锈钢外套管的长度均相等;
步骤2: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穿入氧化镁瓷柱中的两个通孔中,再将氧化镁瓷柱穿入外套管中,从而组装成铠装电缆初品;
步骤3:将步骤2中组装的铠装电缆初品进行轧头、拉拔,然后再将该铠装电缆初品在800℃退火30分钟,冷却至室温;
步骤4:按照步骤3所述的过程进行多次轧头、拉拔和热处理,直到外套管直径为Φ1.96~Φ2.04mm时,停止拉拔;在每次拉拔过程中,外套管直径的变化量小于等于30%,外套管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氧化镁瓷柱在拉拔过程中最终破粹成粉状的绝缘粉;
步骤5:将经过步骤4处理后的铠装电缆剥出两端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使铠装电缆两端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伸出外套管,然后再将该铠装电缆放入烘箱内在300℃烘烤6小时,最后再灌胶、烘干并密封即得电磁感应传感器用的铠装电缆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氧化镁瓷柱的直径为8.2mm,氧化镁瓷柱中两个通孔的直径为1.8mm。
所述步骤1中不锈钢外套管的厚度为0.6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