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杀虫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17257.3 申请日: 2013-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3070179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发明(设计)人: 卢海燕;刘贤金;张志勇;王冬兰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N47/02 分类号: A01N47/02;A01N43/40;A01P7/04
代理公司: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孙忠浩
地址: 210014***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丁烯 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 杀虫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防治农业害虫的复配农药,涉及一种有效活性成分为丁烯氟虫腈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杀虫剂。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药的品种和使用技术提出新的需求;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卫生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性能。由于高毒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消费者急性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要求日益提高。针对社会各界对农产品安全的迫切要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己为公众和政府认同,高毒、长残留农药的削减取代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合理地实行农药混用,是科学用药相互增益的有效途径,不但可提高防治效果,还可减少用药量和降低防治成本,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我国水田作物主要是水稻,旱地作物主要有蔬菜、麦类、棉花、玉米等。这些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都会受到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不同程度的侵袭,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农药。

我国水稻害虫主要有: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

我国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主要有: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蚜等。

麦类上的害虫主要有:麦蚜、吸浆虫、害螨等。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来防治这些作物害虫,主要药剂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杂环类农药等。然而单一、多次、大剂量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增长。

丁烯氟虫腈,化学名称:3-氰基-5-甲代烯丙基氨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是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氟虫腈基础上开发的新化合物。丁烯氟虫腈对菜青虫、小菜蛾、螟虫、粘虫、褐飞虱、叶甲等许多害虫具有高活性,特别是对水稻、蔬菜等作物上的害虫呈现了与氟虫腈同等的活性。同时,由于该药剂对鱼类低毒,为其在水稻、蔬菜上的应用开辟了更广的空间。

烯啶虫胺(Nitenpyram,CAS:150824-47-8),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N′-甲基-2-硝基亚乙基二胺。烯啶虫胺是一种高效、广谱、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为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对昆虫的轴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用量少,毒性低,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无药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园艺和农业上防治同翅目和半翅目害虫,持效期可达14天左右。

农药复配是提高防效和扩大防治对象、减缓害虫抗药性、减少污染、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针对丁烯氟虫腈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杀虫剂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烯啶虫胺和丁烯氟虫腈单剂使用成本较高、易造成污染以及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提供一种由丁烯氟虫腈和烯啶虫胺复配的杀虫剂,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延缓害虫抗药性、减少农药在农产品以及环境中的残留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杀虫剂,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溶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占成品药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90%,所述的有效活性成分由丁烯氟虫腈和烯啶虫胺组成,丁烯氟虫腈在有效活性成分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95%。

在本发明涉及的复配杀虫剂中:所述的助剂、溶剂在成品药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助剂为5~30%;溶剂为0~90%。

在本发明涉及的复配杀虫剂中:成品药剂的剂型为乳油,或水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或水乳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丁烯氟虫腈与烯啶虫胺进行复配后,与现有单剂使用相比,提高了杀虫活性,扩大了杀虫谱,减缓了害虫抗药性,降低了用药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供试药剂:95%丁烯氟虫腈原药由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5%烯啶虫胺原药由江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实施例1:

室内毒力测定:

被测农药: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母液中丁烯氟虫腈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1;

对照农药:丁烯氟虫腈母液(由丁烯氟虫腈原药用丙酮稀释定容所得),烯啶虫胺母液(由烯啶虫胺原药用丙酮稀释定容所得);

供试昆虫:小菜蛾2龄幼虫、褐飞虱3龄若虫和麦蚜无翅成虫(试虫均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室内饲养);

测定方法:浸渍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