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巷帮充填体承载性能的原位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6515.6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同彬;刘长雷;谭云亮;马成甫;刘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填 承载 性能 原位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岩土体承载性能的测试技术,尤其是巷帮充填体承载性能的原位测试技术。
背景技术
沿空留巷技术一直是我国煤炭开采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它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巷道掘进率、缓解采掘接替矛盾和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有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矿山环境的越发重视,煤矿绿色开采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而沿空留巷技术也普遍开始采用巷帮充填方式进行护巷,目前常用的充填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料石、矸石、膏体、高水等,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与沿空留巷的效果密切相关。
巷帮充填体的强度、变形模量等物理力学参数的获取对留巷设计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目前的充填体承载性能测试都局限于实验室内进行,通常是制作成小尺度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完成测试。这样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室内制作的试件尺寸与现场相比,不仅在平面上尺度偏小,而且高度也有一定差异,也很难考虑到充填材料间的接触情况,这样测试的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出现场充填墙体的真实承载性能;(2)现场中巷帮充填体是堆砌在巷道底板上的,对顶板的支护作用是由“充填体-底板”系统共同承担,而在实验室内很难实现这种系统的测试。
因此,进行井下原位测试是一种准确、快速获取沿空留巷充填体承载性能的有效方法,该方法至今尚未有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沿空留巷充填体承载性能的原位测试系统。
本发明同时提供利用这种测试系统对井下沿空留巷充填体承载性能进行测试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测试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巷帮充填体承载性能的原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加载控制系统、压力支撑系统和位移测量系统组成,其中:
所述的加载系统是由乳化液泵站、加载控制箱和单体液压支柱连接组成;加载控制箱是一个带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压油箱;进液口通过进液阀门与乳化液泵站接通,出液口与单体液压支柱的高压管路接通;高压油箱上连接一个反映出单体液压支柱支撑力的测压表;
所述的压力支撑系统包括顶梁和承压板;要求承压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承压板的长度大于充填体上表面的长度,在承压板上表面均匀焊接有柱窝;
所述的位移测量系统依次由垫块、安放在垫块上的底座和电子游标卡尺构成;底座是一个带有凹槽的方形木块;电子游标卡尺竖直插入在底座凹槽内。
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所述的单体液压支柱优选6-9根,这时,高压油箱的出液口也相应为6-9个。
本发明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是: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清理巷帮充填的巷道,按常规方法堆砌充填体,充填堆砌到离巷道顶板的足以安放单体液压支柱的高度时,在充填体上表面安放承压板;承压板伸出充填体侧向后处于悬臂状态;
第二步:在悬臂下面的巷道底板上依次布置垫块和带有凹槽的底座;将电子游标卡尺竖直插入到底座凹槽内,使电子游标卡尺的移动外量爪顶在承压板悬臂处;
第三步:将单体液压支柱安放到承压板上的柱窝内,当单体液压支柱垂直摆正后,在单体液压支柱与巷道顶板之间安放上顶梁;同时将乳化液泵站、加载控制箱、单体液压支柱三者通过高压管路相连接;
第四步:开启加载控制箱上的进液阀门,使单体液压支柱托顶梁缓慢升起,当顶梁与巷道顶板刚好接触时,关闭阀门,记录下电子游标卡尺的初始读数;然后重新开启加载控制箱上的阀门,使单体液压支柱通过承压板向充填体施加压力,在施压过程中,游标卡尺每移动一定的距离,记录相应的压力表压力值;
通过压力值和移动值换算出加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充填体应力值σ及应变值ε;
应力换算公式如下:
式中:
n—单体液压支柱数量;
D—支柱内径,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线式组合焊接电缆II型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车库用三维分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