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2P流量的识别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6446.9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8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亚建;郭春;薛凯;平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2p 流量 识别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P2P流量的识别方法和设备,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当前主机中存在P2P应用的UDP监听端口的情况下,根据所述UDP监听端口上的数据包的特征向量,确定当前所述主机正在运行的,对应于所述UDP监听端口的P2P应用的类型,并对相应的P2P流量进行识别,从而,将对P2P应用行为特征的分析转移到对其相对固定的UDP监听端口的研究上,利用UDP监听端口在某些行为特征上对不同的P2P应用确实具有可区分性,实现了自动化的P2P应用类型以及相应流量的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2P流量的识别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扩展和业务种类的不断增长,P2P(Peer-to-Peer,点对点)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基于P2P机制的应用在下载数据的同时会上传数据,对于目前上行带宽小于下行带宽的大部分网络会造成网络瓶颈。加强对P2P应用流量的监控,适当控制网络中P2P流量规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P2P流量的有效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P2P流量和非P2P流量的识别已经研究的比较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利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流的统计特征用贝叶斯方法进行分类;
(2)根据节点主机作为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时TCP流和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流表现的行为差异所提出的启发式的判别规则;
(3)将主机行为分为社会层、功能层和应用层,利用主机的行为模式识别P2P流量;
(4)提出TDG(Traffic Dispersion Graphs,流量传播图)的概念,将节点之间的通信转换为有向图,并量化有向图中的一些特征(如出度,入度),利用这些特征识别有向图中节点间的通信协议。
虽然上述方法都能够较好的区分网络中的P2P流量和非P2P流量,但是对于细粒度P2P流量的识别,也就是对具体的P2P应用或协议识别的研究还比较少。
现有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几个适用于P2P识别的统计特征,并用互信息和海灵格距离(Hellinger Distance)进行了量化和排序,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分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定义了Sherlock框架,从几个层次描述了P2P应用的共性和特性,Sherlock框架提出的描述方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P2P应用,但是没有进一步说明
如何将其应用于识别。
还有一种技术方案,利用运行P2P应用的主机要和多个节点通信的特点,根据主机与节点交换的数据报个数对节点进行划分,通过节点数量分布识别P2P应用,但是该方法仅考虑了视频类P2P应用,缺少对下载类应用的分析。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P2P应用模型的多样性,对于某一P2P应用的网络流量,如果综合分析观察它的节点通信状态、节点交互方式、传输层协议使用情况和TCP端口状态等节点主机的网络行为,确实能够人工地识别出网络流量是由哪一种P2P应用产生的,但是这些对P2P应用网络行为的描述方式并不适合于机器学习,不能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能力进行自动化的P2P应用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2P流量的识别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的缺少自动化的P2P应用类型及相应流量的识别方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2P流量的识别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当前的流量数据,判断当前主机中是否存在P2P应用的UDP监听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