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软缓冲的微型并网逆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6427.6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7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古俊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缓冲 微型 并网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无源软缓冲的微型并网逆变器,属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光伏并网发电领域中的微型逆变技术。
背景技术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是指利用太阳能发电并通过光伏并网逆变器将太阳能发出的电能传输到电网上供负载使用的技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式光伏发电首先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串联后再并联连接,以提供较高的电压及功率,通过并网逆变器将电能集中传输到电网的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是相对于集中式光伏发电而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为每个太阳能光伏组件单独配备一台并网逆变器直接将电能传输到电网的方式,每台逆变器同时具备最大功率跟踪功能。相对于集中式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系统扩展灵活、可靠性高、发电效率高等优点。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组件与电网的接口装置,将光伏电池的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并传输到电网上,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并网型光伏系统能量转换与控制的核心。其效率的高低、可靠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性能和投资。微型逆变器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对应每块光伏组件安装一个微型逆变器,这样让每块光伏组件对应匹配一个具有独立的直/交流电转化功能和MPPT功能,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集中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缺陷,而且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成为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开发的方向和热点。
微型逆变器的主电路可以参阅2005年出版的Kjaer的博士论文,pp.51-52,4.3.2&4.3.3“Flyback converter with LF DC-AC inverter”。美国专利“Self-latching H-bridge system and apparatus”(Patent No.6,617,913,Unisys,2001)提出了应用于直流电机控制的混合H桥(输出端与直流电机相连)。2009年的美国专利7,796,412“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direct current to alternating current”提出了一种“有源钳位漏感能量吸收、反激拓扑、H桥电路”的微型逆变器的拓扑。本专利在反激式变换器中的变压器漏感能量较小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无源软缓冲的微型并网逆变器电路,即“无源软缓冲、反激拓扑、混合H桥电路”,使得微型逆变器的漏感吸收电路简单,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源软缓冲的微型并网逆变器,该微型并网逆变器由三大部分组成:
1.无源软缓冲部分;
2.直流变换器部分;
3.H桥逆变电路部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无源软缓冲的微型并网逆变器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路软缓冲;20—第二路软缓冲;30—第一路反激式变换器;40—第二路反激式变换器;50—混合H桥电路;60—电网;PV—光伏组件;Cin—输入电容;R1—第一路软缓冲中的能量吸收电阻;C1—第一路软缓冲中的电容1;C2—第一路软缓冲中的电容2;Da1—第一路软缓冲中的二极管;R2—第二路软缓冲中的能量吸收电阻;C3—第二路软缓冲中的电容1;C4—第二路软缓冲中的电容2;Da2—第二路软缓冲中的二极管;Tr1—第一路反激式变换器变压器;S3—第一路反激式变换器开关管;D1—第一路反激式变换器整流二极管;Tr2—第二路反激式变换器变压器;S4—第二路反激式变换器开关管;D2—第二路反激式变换器整流二极管;Co—输出电容;T1—混合H桥第一晶闸管;T2—混合H桥第二晶闸管;S1—混合H桥第一开关管;S2—混合H桥第二开关管;L1、L2—混合H桥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盈威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4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