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元流体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6049.1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国 |
主分类号: | F04D29/04 | 分类号: | F04D29/04;F04D29/10;F04D2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1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N元流理论(另申请专利)设计的风机、水泵流体机的结构,简称“N元流体机”。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N元流体机,既可以是风机,也可以是水泵。风机和水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相同,只是工作介质一个是空气,一个是液体。长期以来,我国风机、水泵一直采用二元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风机、水泵能达到的效率普遍较低。据某煤炭公司对148台主通风机的调查,运行效率在70%以上的占10%左右,运行效率低于55%占59%。某钢铁联合企业的调查,通风机的平均运行效率只有40%左右。某发电厂锅炉鼓引风机的最高运行效率只有67.5%,最低为45.2%。近些年由美籍华人吴仲华先生提出的三元流理论在风机、水泵上有所应用,理论上能达到的效率为88%,实际可达到的效率约75%~80%。本发明所提出的是N元流风机、水泵设计理论,实验证明,其效率在88%~95%左右。
我国风机、水泵占电网的容量为25%左右。根据2012年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总发电装机容量为11亿千瓦,据此推算,风机、水泵的总装机约为2.75亿千瓦,风机寿命按10年计算,平均每天运行按10小时,年运行300天,年耗量为8250亿千瓦,相当于5.2个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如果N元流风机、水泵推广,年节电量约为1815~2227.5亿度电/年,平均节电量相当于1.27个三峡电站发电量。
风机、水泵的增长速度与GDP同步,我国当前的GDP增速约为7.5%,这意味着,每年我国需更换和新增的风机分别为0.275亿千瓦和0.206亿千瓦,合计0.48亿千瓦,市场规模约为721.9亿元/年,加上管道等附加工程,年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符合流体要求、自身损失少的高效率流体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N元流体机,包括转轴,转轴伸入机壳处设轴封,转轴上安装有转轮,转轮内有导流器,转轮前为介质进口,设有集流器,与转轮配合间隙设有密封器,集流器固定于机壳,机壳与机座连接,机座上安装动力设备,如电动机、柴油、汽油机等,大型流体机通过联轴 器、轴承座传递原动力。
如上所述的N元流体机,其所述的转轴伸入机壳处的间隙设有密封器,该密封器可以是橡胶密封圈式密封,也可以是迷宫式密封,还可以是N级降压减流式密封。
如上所述的N元流体机,其中所述的转轮,其特征在于前侧板与集流器配合间隙安装有密封器或配合面通过精加工实现紧密配合;间隙大的还可以加焊法兰并分别对法兰外径、转轮前侧板内径进行精加工实现紧密配合。压制或铸造成型、焊接成型的后侧板既是叶片安装板,又是导流器,没有压制、铸造成型条件的,后侧板也可以设计成平板,平板上再安装分体导流器,分体导流器可以是流线弧形,也可以是锥形。
如上所述的N元流体机,其中所述的转轮固定于转轴,其特征在于转轴前与介质相迎一端设有轴盖,轴盖与介质相迎面为流线弧形,轴盖用主螺栓与轴固定,螺栓孔设螺栓盖,螺栓盖用附螺栓与主螺栓内螺孔连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N元流体机,其中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转轴伸入机壳处设轴封。
如上所述的N元流体机,其所述的转轮与集流器配合间隙密封器,其特征在于密封装置可以是迷宫型密封、N级降压减流密封、橡胶圈型密封,密封装置可以做成焊接型,也可以与集流器、转轮前侧板一体铸造,还可以做成法兰型。
如上所述的N元流体机,其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其安装既可以直接固定于机壳,也可以通过连接管法兰与机壳固定。
如上所述的N元流体机,双吸(即两个介质进口)单出(即一个介质出口)型的,其特征在于轴伸入、伸出机壳处均设有轴封,两个集流器与两个转轮前侧板配合间隙均设密封装置,两个转轮导流器既可做成分体型,也可做成一体压制或铸造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2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1放大图;
图3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2放大图;
图4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3放大图;
图5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4放大图;
图6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5放大图;
图7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6放大图;
图8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7放大图;
图9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8放大图;
图10是图1F处密封实施例9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国,未经李德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0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区智能停车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道路安全运输预警监控系统